首页 > 专栏 > 正文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二)

时间: 2023-07-24 09:52

来源: E20水网固废网

作者: 薛涛

“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句是蛮好理解的,塞翁失马就是典型一例。但是大家工作和生活中还是经常会忘记这一点,面对外部概率性悲喜事件乱了心性,使得自己陷入“刍狗”的状态(参考解读一第七十七章后记),也由此降低了应对能力。比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面临竞争或者一些外部环境偶发的恶化或者长期的条件缺失,我看到很多人一直过度关注了这里面的负面,其实坏事里面都有好事:比如如果没有竞争,企业自身就会逐渐衰老而突然死亡;比如外部资源有缺,恰恰也会激励企业自强而发展一种不依赖外部一些不可控资源的内生力。E20的发展就是典型的例子,具体可参见下面这篇报道。(详情可见:“与卓越同行 E20二十年筑梦环境”

反之,好事里面必然有坏事,很多人也忘记了:简单的例子就是自大,把用运气赚到的用实力赔掉;复杂的,我曾经讲过,生态学中有个“最低限制因子规律”,很适合做企业管理和战略中借鉴,具体参见段末链接。但其实,更容易被忽视的,在生态学中也提到了,有时候“最低限制因子”的最低不是太少,太多也是,很多企业家或管理者对此却无法理解或者容易忽视。比如,央企巨头的建筑型企业在谋求转型,目前还很少有成功的,除了归责于国资委的考核模式以外,来自它们的某些资源的“多”,也是一个被忽视的因素。伴随着城镇化的停滞,如果依然只考虑营收,这些巨轮将喧闹的义无反顾的驶向冰山,几乎看见了即将发生的碰撞和沉没,这些必须改变、否则这个场景距离现在,很难超过十年。(详情可见:“薛涛—学习管理(学)容易忽略的三个常识”

回到文章,“损之而益”于做人也是一样的,居高位的就要用贬义词称呼自己,本身是一种自我提醒。说个题外话,曾经我的一位好友告诉我,怎么识别某些老板看似强大,内心其实是自卑的?他一定从来就不能/敢于自嘲,也不允许他人开他的玩笑,这绝对是充满人生智慧之语。对应的,其实“益之而损”的事更是多见,古人云“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后者是因为认知力不够应对坏事过于慌乱,而前者就是因为被好事冲昏了头脑。所以,越是在顺境,越要谨慎、自省和虚心。我2022年度公司年终总结发言的“三个近义词和三个反义词”,就是把这个“益之而损”,用活生生的组织管理里的例子给诠释了。大家可以参看。

“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这句的意思很直白,好像不用额外解释,但是其精彩处,要到我的解读三的第二十七章我才能解给大家。可见,读透道德经很花时间,因为很多东西暗藏呼应。世界从来都是充满苦难的,很幸运几千年来古今中外有那么多先贤以“奉”助我们度之,这些大小星宿都是文明和“认知”的丰盈者和传递者,度他人时也度了自己,此处,略有一点点摸到我不擅长的佛学的边缘了。说到此处,说一点题外话,生活中什么人是“圣人”,什么人是“有道者”。我个人以为,老子说的“圣人,我可以称之为”星宿”,至少是几十年一出的思想者,甚至千年一遇,比如老子,为大星宿,德鲁克则为小星宿,他们自身已经可以发出思想之佛光,著作类似经文,传递着人生的智慧。“有道者”则如宇宙中的大小尘埃,已然能从尘世中浮起。他们折射的,是来自星宿的佛光,传递的,是来自思想者先贤的智慧在他们身上修世的所得和总结,比如最近火起来的刘润,就是这么一位“有道者”。

强梁者,译文说成强暴者,是其表面粗浅的含义,回到我们关心的企业战略角度而言,虽然不太容易存在“强梁者死”的戏剧化场景,但是企业家在初步冲撞上逆境的时候,往往会低估了这个逆境的时间长度,而会普遍选择“用强“闯之,大部分情况下,反而使得事情变得更糟,最后不得不退下伏低而保生存。进一步深入道德经的全系统来理解,强梁者,其实就是指的不修道的人,也可以对应为“刍狗”,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性,所以才会一味用强。虽然此处用文语气很重——“不得其死”,却是大慈悲之心,希望传递人生的哲理,强调的,还是第七十七章中所讲的,“有道者一定要“奉”天下的必要性,大家可在我的前文《解读一》中找到对应。

二、《道德经》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qiǎng)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别人的译文:

古时候善于领着大家做事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我只能勉强地形容一下:小心谨慎,好像冬天行走在冰面上,一步都不放松,就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警惕戒备;恭敬郑重,就像到别人家里赴宴做客一样;说话做事温暖就好像能使人心里的坚冰缓缓消融一样;纯朴厚道,就像那敦厚的原术一样;旷远豁达,好像深幽的山谷,有着虚怀若谷的胸怀;浑厚宽容,就像水一样能和光同尘。怎样能使浑浊停止变得清彻清晰?静下来慢慢沉淀,怎样安静久了又充满力量生机?生命在于运动。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我的体会:

文章鲜明的描绘了一个合格的总经理形象。但这个描写未必能胜任董事长,那还需要别的一些东西,比如五识中的胆识,具体可参见本章文末的链接--《薛涛再谈环保人职业发展》。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这样的总经理可遇不可求,创始人长期一身分任两职(董事长➕总经理),是无可奈何又必须为之的选择。此处与本文无关,也不再赘述。

详细解读,“微妙、玄通”二词,前者在细处,后者在大处,本是两极,能够同时做到,其实也是一种“既要又要”,也是一种“二生三”。想成为卓越的管理者,这个是基本要求。比如,他要用“微妙”洞察和体恤人性的细微,否则无法换位思考、准确捕捉组织内信息、以及带领下属真心跟随。他又要通识大局,在事务的琐碎中看到顶层问题和方向。此处,可以归纳为高层管理者的两个基本任务:用“微妙”带队伍,用“玄通”定战略。能做到此的优秀管理者,对于大部分普通人,经常就会惊叹其“深不可识”,就像“有道者”一样,并由此更加坚定了下属们(甚至组织外)追随的信念,助其升级到了“御”的境界。曹操《短歌行》里那句著名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讲的就是这个体验。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焚烧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天津创业环保、中建环能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