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林爱莲与凯发:孤儿企业家的传奇与终结

时间: 2024-09-09 10:23

来源: 绿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丽

分析凯发集团的财务数据,2008-2017年税前利润和净利润走势基本重合,2008年-2010年有明显上升,但之后几乎逐年下降,即使在此期间收入波动幅度很大,但并未影响利润的持续下跌,尤其是2015年以来下跌显著。

2015年凯发拟出售资产达到上亿新元,2017年更是接近15亿新元,庞大的资产出售计划显示凯发出现财务问题的时间至少应在2015年。

2018年前九个月凯发净亏高达11亿新元,亏损暴增包括了9亿1600万元的价值减损。这笔巨额减损主要来自大泉水厂、电厂的账面价值,以及早前完成项目的应收账项。

2013年,投资10亿新元的大泉海水淡化厂投产后,新加坡的第四个水龙头有了每天45万立方米的淡水生产能力,达到新加坡水需求的25%,这当然是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好事。

但导致凯发出现巨亏并崩溃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泉海水淡化厂及其配套的电厂项目。

该项目凯发于2011年3月中标,2013年9月竣工并运营。资料显示,大泉水电厂的造价是10亿500万新元。凯发投标大泉水电厂时,公司已经背负了3亿7700万新元债务。

大泉海水淡化厂本身中标价格极低,仅为0.35新元立方米,而其他竞争对手报价除一家为0.52新元立方米外,均超过1新元立方米。但实际上,第一年的水价是每立方米0.45元,不过,利润依然非常微薄,或者根本谈不上盈利。

凯发的策略是,在项目现场新建一座发电厂,一方面为海水淡化厂供电降低海水淡化用电成本,另一方面对外售电以弥补海水淡化收益的不足,因此发电厂总装机容量高达411兆瓦。

然而,大泉海水淡化厂2013年9月开始运营后,项目现场的发电厂并未及时与国家电网连接,无法为海水淡化厂供电及对外售电,直至2015年8月才完成电网连接,此期间大泉海水淡化厂产生了高额电费。

发电厂连接国家电网后,虽使发电成本下降,但又遭遇新加坡电力需求疲软、电价低迷,所发电量未能获得预期收益,反而拖累整个项目巨额亏损。

事后看这是一个可怕的决策失误,但在当时这看上去是个很合适的买卖。

2011年至2012年,新加坡本地能源价格飙升,电力批发价突破每兆瓦小时200新元。正处于全盛时期的凯发决定把业务扩展至能源市场。

这也是在大泉水厂正式动工后仅半年内,凯发便宣布建造一座发电能力411兆瓦的发电厂的原因。

要知道,大泉水厂所需要的能源只有40兆瓦左右,额外电力要卖到政府电网的。林爱莲打的算盘是,以低于成本的廉价卖水给PUB,然后用售电盈利来补贴水厂的亏损。事实证明,这算盘打错了。因为她没有算到政府会变卦。

新加坡政府谋划电力市场开放已久。三个大的发电厂于2008年左右都卖给马来西亚、日本、中国企业,而且允许它们自由订价,外国公司自以为捡到大便宜。谁知道新加坡之后开放电力市场,增加竞争,这些公司也是个个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但新加坡政府也没料到,这个电价政策也毁灭了一个本国公司。

诚然,凯发创始人林爱莲领导的管理层有无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尽可以指责她脱离水处理的核心业务,转向发电业务的决定是一个错误。因为即使水务业务会大量使用电力,也没必要承担整座发电厂的风险,在早些时候就该出售部分权益以减少公司的风险。不只如此,她在签订高价天然气供应合同时,却没有安排相应的机制来保护公司回避电价下跌的影响。她很有可能被发电的巨额潜在利润蒙蔽,因为当她决定进军发电业务的2012年,批发电价是每百万瓦时200新元。也是基于同一个原因,她甚至准备亏本经营海水淡化业务。

批发电价的崩溃是凯发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从已经确定的信息判断,电价的崩溃是能源市场管理局赋予其他发电商的差价合约的直接结果。为了换取发电商支持向另一个国家项目液化天然气供应码头签订天然气长期购买合同,导致发电商迅速扩大产能,引发电价暴跌。因此,有人认为,这不是一个自由市场的自律调整,而是外部政策干预的结果。也有人为凯发叫屈:这不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失败案例。

但凯发内部管控失位、决策集中于少数有利益冲突和存在情感关系的个人手中,以及疏于风险管理,是其失败的内因。

另外,尽管凯发是到了2017年才出现亏损,但早在2009年已经出现负营运现金流。根据凯发解释,公司在任何项目的建造期间,必须投入大笔资金。如果凯发同时也拥有那些项目,负现金流会更高。当这些项目开始营运,或凯发卖掉这些项目,就能为公司带来盈利。可是,这也凸显了另一个问题。万一有些项目经营不顺或迟迟无法脱售,很可能就拖垮了整家公司。

凯发的失败已经无可挽回,它冒然跨界能源领域、低价竞标水务项目、举债过多扩张太快,也是事实。也就是从这个角度看,凯发和一些中国同行跌到了同样的坑里。


37_8_1725844796.png?wx_fmt=png&from=appmsg

2013年9月18日,李显龙总理在凯发集团主席兼总裁林爱莲的陪同下,参观大泉海水淡化厂。

06不是国企,没有救生圈

对新加坡来说,凯发经营的业务以及持有的资产固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凯发作为一家企业,就谈不上什么战略意义了。

换句话说,新加坡可以失去凯发,但不能失去大泉水、电厂。只要这个厂能够为新加坡提供淡化水,经营方是谁似乎并不那么重要。所以,在整个凯发慢慢崩塌的过程中,新加坡政府方面的关注点都主要在大泉水、电厂身上,而非凯发本身。

一些投资者以为海水淡化厂是国家战略资产,新加坡政府或政府投资公司拯救凯发,责无旁贷。但从政府的角度而言,任何的投资都有风险,而企业也会出现财务困难以及债务违约问题。新加坡政府不会介入凯发的债务重组,更不能动用纳税人的钱拯救一家商业机构。政府的首要“战略目标”是确保供水不会受到影响。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全新丽热文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