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空气爆表3900?内含剧毒硫酸铵?雾霾流言大合辑,真相都在这了!

时间:2016-12-26 10:28

来源:果壳网、新华社、瞭望

◆ 近日以来,关于雾霾的各种流言再次甚嚣尘上,下面这些问题你或许很想了解:

  • 雾霾里有硫酸铵吗?过量会致人死亡?

  •  “4000流明微距镜头下的北京雾霾”又是怎么回事?

  • 高空俯拍的雾霾图是真的吗?

  • 今天的pm2.5浓度超过当年的伦敦、达到3900了?

◆ 正因雾霾严重,才需辟谣。随意夸张和制造恐慌不会对这个问题有任何帮助。


◆ 送上一个好消息:冷风已经在路上!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持续多日的雾霾将从今天夜间开始逐渐散去

▲ “19日PM2.5平均浓度实况图”与“21日空气污染气象预报图”


本轮雾霾的流言与真相

Q1. 雾霾里有硫酸铵?过量会致人死亡?


 流 言 ▼

 解 答 ▼

@大脸撑在小胸上|气象学博士后

收到一堆私信微信艾特问:

  1. 硫酸铵是灰霾颗粒的主要成分之一。尤其京津冀的燃煤高排放,硫酸盐在灰霾的比例一直高,平常也有,并非这次的专利。

  2. 伦敦杀人雾和中国雾霾的健康损害有所不同:伦敦杀人雾主要是SO2,形成酸性浓雾,具有急毒性,才会迅速致死。而中国雾霾主要是一种慢性的长期伤害,过多细颗粒物PM2.5会深入肺泡,而超细颗粒物PM0.1,甚至可以进入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健康损伤,但并不会快速夺命。

  3. 这次雾霾很严重,提醒孩子不要出门是没错(我看最好大人也少出门),空净设备也有用,多喝水当然更没错了。

@窗敲雨|果壳网药学编辑

空气污染中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成分都是有的,这一次具体有多少这个我不清楚。

下面这个是截图自《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这些东西应该是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在空气中又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来的。

空气污染的长期危害是肯定的,但根据NIH旗下TOXNET数据库里的毒理学数据,硫酸铵自身的急性毒性应该比较低。

Q2.“4000流明微距镜头下的北京雾霾”是怎么回事?

 流 言 ▼

 解 答 ▼

@Big.D|果壳实验室

作为摄影爱好者简单说两句哈。先说结论:

  1. 这个效果是绝对拍得出来的,稍后上片子。

  2. 这个拍到的东西应该不是pm2.5本身,只是该时间下用微距头+4000流明灯在雾霾中拍摄时能看到的景象,那么大灯打着,你肉眼也能看到这些颗粒物。

  3. 如果镜头里出现这个场景,还是请把口罩带上吧——哪怕不是pm2.5,这种细颗粒对你也没啥好处。

直接上我拍的视频转成的gif吧:

机身:我大松下最萌的GM1s

微距头:奥巴60 2.8 微距

灯光:4k流明的灯咱真没有,C8T6 啥的也没带,就拿了个Fenix E05 最高档85流明吧

拍摄地点:果壳四楼后仓库小黑屋……

拍摄方法:手动对焦到镜头前脸前七八厘米处,按拍摄键,然后努力殴打仓库里的麻袋.如果这里能放视频,你会听到很多啪啪啪的声音……

从此图可见,是能拍出类似效果滴。

虽然拍到了东西,但这些东西不过是空中的浮灰,你肉眼一样能看见。就像阳光下能看到室内的灰尘一样。而pm2.5毕竟只有2.5个微米大小,肉眼是看不到的。一般常见微距头应该在1:1或者更大一点点的放大倍率,这个倍率是不足以放大pm2.5颗粒到你能看到的尺寸的,要看到pm2.5颗粒得显微镜了。

当然人家原文也没说这个是pm2.5颗粒哈,我这里只是怕大家误解。

修订补充:有人提到pm2.5可能因为丁达尔效应被看到。或者说只要散射的光足够强肉眼就能看到,只不过是无法分辨它的细节。这点我不太肯定,颗粒物直径应该是到可见光波长的大小才会发生丁达尔现象,pm2.5的话可能有点大了?不确定能不能形成气溶胶什么的。

Q3. 高空拍摄雾霾?

雾霾很重,但配错了图


 流 言 ▼

 解 答 ▼


@Ent

今天还有不少媒体用上面这张图来说明“高空拍摄雾霾”↑

首先,这并不是高空拍摄,而是一个网站的地球大气模拟,网页标题和左下角logo都还在呢;其次,这个图确实是污染物,但并不是PM浓度,而是地表一氧化碳浓度的示意图。

真正的高空拍摄的图片,其实是这个样子的(不过这张不是今天,是2013年12月7日Terra 卫星拍摄的):

这张照片非常清楚地显示了云、雾和霾的视觉区别:空气污染造成的霾是灰色半透明的,雾是白色且表面光滑的,中高层云则是凹凸不平,高居雾之上,边缘有阴影的。

不过话说回来,比起去年前年网上流传的“高空拍摄雾霾图”,今年这张已经靠谱多了……


▲ 往年流传的“航拍雾霾”,其实是天空太亮、曝光不足的云彩……

而果壳主笔瘦驼从飞机上拍摄到的真·雾霾,是这样的:

@瘦驼 :

半小时前飞过天津,霾中正在建设高度超过500米的的“周大福楼”。


▲ 我觉得这个正确的图已经够可怕了,不需要用错误的图来吓人。

Q4. 今天的pm2.5浓度达到3900了吗?达到了会是什么状态?


 流 言 ▼


 解 答 ▼

@Revolucion|果壳译者

先快速说一下

伦敦雾霾的时候PM2.5并不是1600。1600μg/m3是当时的总悬浮物的量。当时没有PM2.5的数据,不过估算一下的话,可能在800μg/m3附近。

北京的PM2.5也不是3900,平均下来390μg/m3差不多……

(以及,写物理量不加单位的都是耍流氓这一点还用我说吗)

——但是,北京和伦敦能比吗??

2001年研究者整理了伦敦雾霾的数据:


可以看到,TSM(总悬浮物)的最高日均是1620 μg/m3。

总悬浮物包括PM10 ,PM10又包括PM2.5。当时的空气质量监测里没有区分悬浮物的颗粒大小,所以没有具体的PM2.5数据。(事实上,直到80年代末,西方国家法律才开始把指标改成更好的PM10,之前都只是测量总悬浮的。“伦敦雾霾里PM2.5指数是1600”是一个很不靠谱的说法,因为当时的人根本没有pm这个观念。)

虽然没有具体PM数据,但是可以勉强估算一下大概的量。比如这篇论文里用了0.6的换算,也就是PM10占总量的60%。科伦坡的一个研究给出来的是总颗粒物:PM10:PM2.5是4:3:2。每一次污染当然都不完全一样,不过大致估一下是能接受的。

不过,这只限于PM。伦敦雾霾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是二氧化硫,而北京的雾霾没有这种酸性。所以特征是不一样的,单看PM并不能比较二者的严重程度。

Q5. 为何此次污染过程特别重?

中科院大气所研究员王自发表示,进入12月以来温度偏高的现象尤为明显,冷空气活动强度弱、频率低,大气污染扩散能力降低。根据资料跟踪分析,预计本月中旬后期到下旬初,我国北方地区又将发生一次大范围天气回暖过程,温度回升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将再次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发生持续性空气重污染过程。 

Q6. 雾霾为何“早轻晚重”?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金兰说,大家之所以会感觉到雾霾“早轻晚重”,原因主要在于16日夜间、17日夜间都有弱冷空气渗透影响北京。在弱偏北风的作用下,北京这两天后半夜至次日上午的污染物浓度都有所下降,能感觉到早晨空气质量和大气能见度要稍好一些。

Q7. 雾和霾被吹散后都去哪儿了?

风和雨通常可以驱霾散雾。降水会净化空气,这个在气象上叫湿沉降。雨水或雪花把空气中的脏东西洗刷到地面,减少悬浮在空气中污染物颗粒的浓度,让霾入地。因而雨雪过后,空气清新。风则是让空气活过来的动力。  

总之,冷空气一来,静稳条件被打破,PM2.5被大大稀释,雾和霾也就消散了。  

Q8. 各地启动的预警级别怎么定?

今年环保部推进京津冀统一预警标准,目前已经实现了北京、天津、河北全境及河南、山东部分城市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根据京津冀统一的预警分级标准,预计空气质量可能连续4天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且可能出现2天以上的严重污染,将达到红色预警的启动门槛;而预计空气质量可能连续3天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且可能出现1天严重污染,将达到橙色预警的启动门槛。

也就是说,按照预测及预警启动标准,在此次污染过程中,京津冀及周边20余城市或将陆续发布“红警”,近10个城市将发布“橙警”。

Q9. 防霾口罩防霾口罩真能防霾?

检测发现PM2.5专用防护口罩对污染物过滤效果较好;约八成抗雾霾儿童口罩达不到宣称效果。

据实验结果显示,26款成人口罩中5成左右过滤效果一般,不少口罩面部贴合度稍差,造成鼻部漏气,防护效果差,其中包括最近受追捧的“明星同款口罩”。从实验对比结果来看,对颗粒污染物过滤效果较好的还是带呼吸阀或者面部护具的PM2.5防护口罩。同时,儿童防雾霾口罩实验结果显示,14款儿童口罩中,约80%都达不到宣称的效果。

Q10. “净化塔”效果到底咋样?

尽管人们对雾霾防治的需求已经十分迫切,但“无霾之洞”雾霾净化塔的出现仍受到不少专家的质疑。据一位专家计算,在严重污染条件下,PM2.5浓度为200微克每立方米,该塔每小时吸收PM2.5总量为30000×200×0.001×0.001×75%=4.5克。按照该数据,该塔每小时吸收的雾霾量还不到一勺盐的重量。该专家调侃:“还是去找一块布盖一下工地吧!” 

Q11. “雾炮车”能除霾?

在诸多报道中,关于“雾炮车”除霾效果的表述不尽相同,有的是3%至5%,有的是10%至15%,大部分是15%至20%。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与健康一位教授表示,这种车治霾作用有限,但降尘还可以,洒水后一段时间对周围空气会有净化作用。不过,这种抑尘作用也是短期的。

  Q12. 进口防霾窗纱是真的吗?

雾霾频发,防霾窗纱也随之在网上热销。记者调查发现,网上热销的一款名为polltec(波蒂歌)的防霾防尘纱窗,价格在千元左右,号称能够有效阻断PM2.5达到76%。但线下却连销售门店都没有,只是在面包车上售卖。


雾霾当然不是好东西。但是,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所以必须用客观的手段解决。我不认为张冠李戴、随意夸张和制造恐慌对这个问题有任何帮助。

辟谣并不是暗示雾霾不严重。正因为雾霾严重,才更需要辟谣。“解决空气污染刻不容缓”这样一个正确的主张,如果用错误的证据来为它“添砖加瓦”,只会起到和稀泥的作用。

综合自果壳网、新华社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