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国十佳绿色城市—深圳,创新引领绿色发展

时间:2018-09-17 16:19

来源:合续环境

每当晴天朗日,站在莲花山山顶四向眺望,你会发现,深圳是一座“绿色”的城市。乔木葱郁茂盛,高楼点缀其中,恍惚间,你甚至分不太清这是森林公园还是城市CBD。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正成为深圳这座全球知名创新城市的一张新名片。

2018年是深圳特区建立38周年。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起源地和长期领跑者,深圳从一个边境渔村迅速崛起为一座特大城市,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财政收入均居全国城市首位。

经济飞速发展,用地愈发紧张,作为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高位过坎”的深圳,如何破解发展面临的空间瓶颈?如何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以“创森”为抓手,深圳给出了答案——

对标国际一流 高标准重塑城市生态基底

“深圳蓝”正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一张名片。

这对于一个年GDP总量破两万亿元,人口密度和车辆密度均居全国首位的特大城市来说实属不易。

“深圳蓝”是怎样炼成的?这背后固然与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等人为因素有关,但在深圳创森办的努力下,一个日益变好的生态环境——大片的绿地、广袤的森林功不可没。

创森以来,深圳既抓“面子”,也不忘“里子”。为建设健康稳定的森林之城,高标准重塑城市生态基底,深圳依托森林、湿地、绿地等资源要素,从区域层面和流域尺度统筹生态一体化建设,精准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扩大和优化生态空间,构建互联互通、层次分明、物种丰富的森林生态网络和绿色屏障。

投资10.6亿元实施森林精准提升工程,深圳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8824公顷,优化改造人工桉树林、马占相思林林相2243公顷,中幼林抚育4154公顷,完成6条线路的生态景观林带抚育管护,完成全市重点水库2726公顷水源涵养林林相改造。打造绿色水网,实现从单一生态体系向蓝绿融合转变。实施水环境提升工程,重点推进龙岗河、观澜河、茅洲河等11条河流景观改造,打造林水相融的带状森林,建成开放9个湿地公园,华侨城湿地公园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在此背景下,每年有近10万只候鸟来深圳过冬,2016年底野外调查显示,深圳全市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共498种,其中发现新种4种,野生维管植物共2080种。

整个深圳湾、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与隔海相望的香港米埔湿地一起,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鸟类迁徙中转站和加油站,成为全国城市中心自然保护区的典范。与此同时,坝光银叶树湿地公园正在抓紧建设当中,国家级红树林博物馆也在按高标准进行筹建。

生态湿地、人与候鸟和谐相处,优越的生态环境正成为深圳的又一“软实力”。

打破空间局限 两千公里绿道串起山林湖海

市民骑行5分钟可达社区绿道,15分钟可达城市绿道,30—45分钟可达省立绿道……这串数字,生动刻画出如今深圳绿道的通达程度。

在此背景下,伴着早晨或傍晚的微风沿绿道一路骑行,或约上三五好友漫步徐行,看鲜花盛放、水天相接……成为当下深圳备受欢迎的休闲方式。

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已建成总长度约2443公里的各级绿道网络,在全省率先提出省立、城市、社区三级绿道网络理念,其中省立绿道342公里,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长度超过2000公里,绿道密度达到1.22公里/平方公里,全省第一。

这些绿道充分利用山水文化资源,串起深圳的山、林、城、湖、海,融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山海景观等主题特色,一系列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品牌绿道逐渐形成。

为进一步拓展绿道功能,丰富绿道内涵,近年来,深圳还打通了绿道与380个城市公共目的地的连接,让绿道直接通达景点、公园、海边等休闲游玩之地,逛绿道的体验更丰富。而各级绿道网络与城市公共目的地互联互通,使绿道延伸至城市各个角落。

与此同时,深圳还对标一流,精细管理每一条绿道,强化服务功能和服务品质;创新发布《深圳绿道地图》,制作地图二维码、编制绿色地图网站上线等,方便市民查看绿道资讯;用废旧集装箱改造成驿站,为游人提供休憩、简单医疗救护和休闲观景区;为深圳市民奉献出景色优美、舒适方便的高品质绿色慢行系统。

如今,在深圳各式各样的自行车运动协会、健步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骑自行车、健步走等多种在绿道上的休闲锻炼方式越来越流行。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绿道使用人数已近5000万次。深圳每年举办的百公里穿越活动,80%的路线都在绿道上。一批批绿道“达人”开始用脚步丈量绿道的长度,用文字抒写深圳绿道的美丽。

深挖空间潜力 创新向屋顶天桥墙体等“见缝插绿”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地面上留给绿化的空间越来越少,在解决土地资源稀缺和生态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上,急需破题。

在此背景下,一个让自然环境与建筑创造融合,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森林城市花园不再是梦的立体绿化思路应运而生。

其中,在2016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绿化条例》中,明确表示对新建公共建筑、高架桥、人行天桥、大型环卫设施强制实施立体绿化,将出台货币补贴、立体绿化折抵地面绿化等鼓励措施及技术标准规范。

随后,深圳又充分借鉴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经验,印发《深圳市立体绿化工作实施方案》,同时,通过召开高交会、市民论坛、现场会等措施,推动政府投资立体绿化项目进公共机构、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鼓励社会投资大力推广立体绿化,向屋顶、墙体、立交桥等“借地”,有效增加了中心城区绿量,缓解了热岛效应,再造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生态城市。

12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