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上海电气:1+1>2储能加持传统能源发电

时间:2022-06-24 17:17

来源:上海电气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支持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多能互补高效利用,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支持和指导电网企业积极接入和消纳新能源,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

广东粤电大埔发电有限公司1、2号机组储能调频项目由上海电气投资、上海电气输配电工程成套有限公司总承包建设,是上海电气首个储能调频项目。项目利用厂内2x600MW燃煤发电机组侧安装一套18MW9MWh储能调频系统,并采用先进的锂电池和EMS能量管理技术,以“一拖二”方式与其中一台机组联合响应电网AGC调度指令,获得调频收益。

 "源网荷储"正是指包含"电源、电网、负荷、储能"整体解决方案的运营模式,可精准控制社会可中断的用电负荷和储能资源,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解决清洁能源消纳过程中电网波动性等问题。

上海电气看准新能源发展机遇与储能产业巨大的未来市场前景,在2020年前后,投资开发建设了国内首个第三方独立储能电站,从初期的解决方案,到电化学储能电池,再到储能系统设备,直至后期的电站运营,提供"一条龙"储能装备制造产品和储能综合解决方案。

储能系统的加持可以使电厂达到了1+1>2的效果——配备了储能的火电机组,在调频性能上远超未配储能的火电机组。储能调频的响应延时为毫秒级,调节时间为秒级,控制精度1%,是水电机组的1.7倍,燃机的2.5倍,煤电20倍以上。采用储能系统与火电机组联合运行的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调节速率和响应时间指标,同时对调节精度指标也有所改善。

近年来,上海电气依托储能电池、PCS、储能系统集成等优势技术和产品,实现了储能项目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在广东、安徽、青海等地展开多项储能业务推进,主要涉及"储能微网、工商业储能、电网侧储能、新能源+储能、光伏共享储能、储能+充电解决方案"等领域。

2020年《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发布,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在储能领域技术、品牌、资源、经验等诸多优势,首次进入全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前十,排名第七位。

"硬核技术和产品"是上海电气打造其储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广东阳西电厂的调频储能项目正是值得一提的优秀案例。

国内规模超大的电厂——广东阳西电厂拥有引以为傲的世界首套1240MW高效超临界火电机组。在"双碳"战略引领下,阳西电厂为A厂两台600MW火电机组项目加增了调频储能,由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引入外部投资方,并实施EPC工程总包。2021年6月11日,阳西电厂火电调频储能项目倒送电一次成功,后续经过调试,顺利投产。数据显示,其调频性能在广东省排名第一,投资回报率超预期。

2021年11月,由上海电气输配电集团承揽的广东粤电大埔电厂储能调频项目也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在连续两个30天试运行期间表现不俗,项目2台机组综合性能指标进入市场前10%,调频净收益在市场排名前列。

与此同时,上海电气集团在"一站式智慧储能系统解决方案、5G备用电源解决方案"等领域持续发力。"一站式智慧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是指一方面通过融合智慧云平台管理理念,带给客户智慧能源极致体验,另一方面选用长寿命储能专用电芯、标准化设计插箱、优良的电池管理系统和储能运维系统,组成一整套系统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方便。

再看由上海电气推出的"5G通信备用电源解决方案",全系列产品高度模块化设计,小巧玲珑,节省空间,产品既环保又聪明,可实时监控,实现无人运维管理。产品一上市就获得用户青睐,海内外销售总额破亿元。目前,这些产品已在高原、高热、高风沙、高盐雾等特殊环境下得以品质验证。

近日,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电力电子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富士电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自主研发的一批储能新产品相继通过第三方国家标准认证测试。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也推出了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等新产品、新模式。而在储能工程领域,安徽金寨、江苏张家港等地一批储能示范项目正按节点有序推进。

未来,上海电气将以系统集成为主导,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手段,为新能源大规模消纳、电网稳定运行、节能降耗提供高性价比的储能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