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建设质量强国 上市公司有为 | 绿色引领高质量发展 上市公司奏响低碳转型“变奏曲”

时间:2024-04-11 13:4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问之 王乔琪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下称《纲要》),从“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加快质量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对各行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低碳转型提出具体要求。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为各行业发展大势所趋。以水泥、钢铁等为代表的“两高”(高污染和高耗能)行业,龙头企业正以技术为引领,降耗减排向绿而生;与此同时,“变废为宝”为多个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大循环产业园建设、废旧电池拆解业务发展如火如荼。

伴随各地及各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密集出台,多个产业赛道已奏响绿色发展的“变奏曲”,以低碳转型助力质量强国建设。

技术引领 高耗能追求绿色化

绿色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纲要》提出,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

记者采访了解到,水泥、钢铁“两高”行业龙头企业正积极抢占技术高点,倒逼自身转型升级,走出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

“努力探寻一条运营成本低、技术成熟度高、综合效应大的碳减排路径”,是海螺集团董事长杨军对行业绿色转型的期许。海螺集团计划在2023年全面完成现有生产工艺技术升级,力争到2030年所有工厂实现“零外购电”。

产业减碳、发展增绿。据了解,海螺水泥通过生物质燃料替代煤炭、煤矸石配料推广、燃烧促进剂试用等举措,2022年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排放浓度分别下降16.1%、10.1%、17.3%,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再看钢铁行业,宝武、河钢等公司的低碳科技创新已进入应用阶段。宝武集团研发的全球首个400立方米工业级“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投运3个月,固体燃料消耗降低30%,碳减排超过20%;已全线贯通的河钢集团张宣科技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投运后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以上,每年可减碳80万吨。

“氢能冶炼是钢铁生产实现无化石冶炼、达到零碳排放的重要技术,目前包钢、建龙、酒钢、鞍钢等企业也在不断推进。”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向记者说。在她看来,《纲要》发布后,我国钢铁工业将加速向低碳冶金、低碳物流等全方位低碳发展,钢企要在能源结构转换、产能结构优化等方面发力,共同推动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循环利用 资源能效最大化

在山西长治的王桥工业园区,坐落着一个巨大的山西省重大转型标杆工程——潞安“180万吨/年高硫煤清洁利用一体化项目”。在这里,一块煤炭经过几十种复杂工艺,变成了油品、高端蜡、特种燃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等上百种化工产品被输送至全国各地。

“这个项目所用原料都是我们自产的高硫煤。”潞安环能董秘马泽锋介绍,高硫煤是含硫量大于3%的煤种,由于污染大、开采成本高,过去一直是被弃采的“废煤”,但在该项目中,它们却成了宝贝,身价也翻了几十倍。“原先高硫煤1吨只能卖几百元,现在变成润滑油后,1吨能卖上万元。”马泽锋说。

《纲要》提出,实现资源绿色、高效再利用。

“用最少的资源,产出最高效的产品”,化肥巨头心连心集团一次次突破了传统化肥企业的市场边界:将氮肥生产过程中放空废气加工成食品级二氧化碳;将甲烷等可燃气体加工成LNG进行销售,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将废渣全部进行煤灰炉渣深加工,再利用为水泥辅料等新型建材,实现固体废物的全回收利用。

“在每一个生产加工环节,我们都尽可能吃干榨净,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心连心集团董事长刘兴旭说。

同样“变废为宝”的还有塔牌集团等水泥上市公司,它们在原有水泥主业的基础上,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拓展骨料业务、提升矿山利用率,推动资源能效最大化的同时,培育出新的业绩增长点。

此外,一大批再生资源企业正发展壮大,推动我国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如电池回收领域,格林美打造了一条“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车服务”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依靠废钢回收利用起步的华宏科技,通过收并购将可再生资源业务拓展到稀土废料综合利用领域,目前已成为国内稀土回收行业龙头。

目标明晰 碳达峰路线具体化

当前,“双碳”目标下,各绿色低碳转型正在全方位细化。从各地到各重点行业,再到以央企为代表的优秀企业,正在“摸清家底”中科学规划目标,出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

2022年下半年以来,上海、海南、辽宁、北京、江苏、广东等约20个省份密集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各地在明确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等目标的同时,对重点行业的发展也提出更明确的减排要求。与此同时,《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等相继出炉,让重点行业减碳方向和路径更加明晰、可行。

根据国资委此前相关规划要求,中央企业要“一企一策”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并在2022年底前完成行动方案编制。记者注意到,绿色低碳技术研发被多家央企列入相关行动方案,并将重点突破方向进行了细化梳理。这意味着,以央企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碳达峰“施工图”已加快启动实施。

“绿色转型,要追求纵向(如地域、各环节)、横向(如水、固、气)、全生命周期系统性最优。”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提醒道,要将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全生命周期,即对所有的生产环节、消纳环节进行碳排放的计算等。

部分企业已有此意识。2月7日,联想集团发布了净零排放目标路线图。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利用创新来提高生产运营的可持续性,以及减少整个运营和价值链中的排放量,成为联想集团减排的主要策略。工厂自有机器的直接排放、购买能源造成的间接排放、覆盖在整个价值链中发生的所有其他排放等,均在联想集团净零排放路线图中有着明确的“进度条”。

在落地层面,据薛涛介绍,目前环保行业头部企业已有所改变。如为工业企业服务的环保企业,已从此前的末端处理,转变为“嵌入式”全流程的环保提升,系统推进资源高效利用。这既是环保,更是工业绿色化的一部分。

“低碳是一个比较好的标尺。”薛涛说,长期来看,碳排放量将是衡量一个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尺,也将成为检验质量强国的关键指标。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