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先河智造硕果累累 多项技术荣获创新产品奖项

时间:2024-05-17 09:18

来源:先河环保

5月15日,由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深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技术创新研究院(福田)等单位主办的2024第二届深圳国际生态环境监测产业博览会暨第二届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技术应用交流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开幕式上,主办方公布生态环境监测创新(技术)产品,先河环保生态大脑、高光谱等创新平台及产品在众多申报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创新产品奖项,受到广泛关注。

创新产品一

“生态大脑”综合监管平台

微信图片_20240517092013.jpg

“生态大脑”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以提高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目标,对接环境质量、污染源、执法、交通、企业等相关数据,建设生态环境智能决策平台。平台按照“一张网、一座池、六朵云、一盘棋”的总体架构进行搭建。实现生态的可视化及面向问题域的业务化应用、实现数据的全要素全方位覆盖、实现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与高效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科学化、智能化。

“生态大脑”综合监管平台可加强政府在污染防治攻坚战过程中的监管能力,针对各类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理清责任、问责追责,切实传导压力,发挥震慑作用,督促各级政府落实生态环保责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污染防治工作在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产品二

颗粒物质检校验系统

微信图片_20240517092017.jpg

通过全流程质控模式填补颗粒物组分监测仪器整机质控的空白,可以对颗粒物中的PM2.5、OC/EC、重金属、阴阳离子等设备进行现场全流程校验。该系统采用现场方式,对采样单元、检测单元进行全流程质控,并具有粒径分布稳定、浓度均匀、组分清晰的技术优势,解决了原有技术无法对采样单元进行质控的不足,更加全面的评估设备的性能。

综合考虑“十四五”大气环境监测计划的核心任务和监测需求,颗粒物质控校验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成为确保监测数据质量的必要手段,也将推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提升。通过全系统的校验措施,不仅能有效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同时为大气环境污染特征评估及成因溯源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创新产品三

高光谱扫描成像水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微信图片_20240517092021.jpg

高光谱扫描成像监测系统搭载于无人机载体上或采用岸边高位部署方式对河流、湖库水体及岸边带进行高光谱扫描,获取丰富的二维空间高光谱信息,借助智能反演算法将高光谱特征转化为水生态环境多参数信息,全面掌握水质理化、栖息生境等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信息。

高光谱扫描成像水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创新地应用于水生态环境监测领域,能够实现区域性水质多参数信息的及时高效获取,能够快速完整了解河湖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状况,能够体现水生态环境质量与周边不同污染来源的关联关系,为水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与溯源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加强政府对水生态环境的综合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流域水质监测预警与水污染溯源能力,着力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助力实施分类整治,开展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因地制宜的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创新产品四

颗粒物粒径监测与溯源决策支持系统

微信图片_20240517092024.png

基于粒径监测技术的大气颗粒物在线监测和来源解析系统创新的应用于大气颗粒物粒径特征研究以及颗粒物污染溯源,能够实现区域性颗粒物粒径信息的及时高效获取,能够快速完整了解区域不同粒径段颗粒物分布情况,进而快速分析颗粒物污染来源,为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加强政府对大气污染的综合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颗粒物污染监测与溯源能力,着力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助力实施分类整治,开展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因地制宜的为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此次授奖,代表了行业对先河智造的认可,未来,先河环保将以此为契机,深化技术创新的战略布局,持续优化升级产品与服务,勇攀环保技术的高峰,引领行业向更加绿色、智能、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先河力量。

微信图片_20240517092028.jpg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