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杭世珺:为了心里的“踏实感”

时间: 2015-12-10 11:39

来源: E20环境平台

作者: 李艳茹

1.png

杭世珺办公室的门开在一间多人大办公室的角落内墙上,如一间“密室”般别有洞天。关上门,可以躲进小屋自成一统,专心埋首图纸堆;开了门,就是十几位同事的“格子间”,交流沟通、修改讨论皆方便。

杭世珺是原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现返聘),却直言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太会“当领导”。所有递上来的图纸她定要一一过目,指北针、剖面符号、阀门接口,一样不能落。这个习惯自她步入设计行业以来一直跟随她,与热爱工地、热衷思辨、事必躬亲等习惯一样,是几十年与数据、方程、CAD 打交道留下的烙印。这类烙印日日加深、逐年生长,以一种极具穿透力的方式渗透在杭世珺的生活、工作里,几欲成为几十年日夜的脉络。

工地是离真理最近的地方

杭世珺的“工地情结”从最初涉足行业便开始扎根。“设计人员一定要去看现场,和运行人员在一起,掌握第一手资料。”杭世珺忆起曾参与的北京高碑店污水厂项目,戏言这是个“从拔草开始的项目”。

高碑店污水厂是北京第一个二级处理污水厂,鲜有经验可以参考。上世纪70 年代的高碑店污水厂场地还是一片野草漫天的荒地,项目人员住在荒地上搭起的平房里,从零开始进行中型试验和设计、建设、运行。

“那时候我们没有人会写投标文件,为此还专门请人给我们讲怎么写阀门等设备的标书。知道怎么写标书后,我们再一家一家给在京外商送招标文件,请他们来投标。可以说,100 万吨级的全厂集散型自动控制系统是一边学习一边设计出来的。”

高碑店的“拓荒”经验给杭世珺留下了深刻记忆,也使她对工程中的各个细节生出敬畏之心。管节连接、大小头设置、穿墙套管的设计,由于知道这些细节在建设中的意义,设计中便会十二分小心,让每个螺丝钉都摆放妥帖。

“在我看来,现在一些工程设计作品太过粗糙,管道穿墙时,图纸上直接一根管子就穿过去了。有的管道与管道之间接口的法兰盘,紧挨着墙壁,完全没有考虑到手无法伸进去维修。”杭世珺认为,设计水平的最直接体现就是用户的评价,最终完成的工程是否便于运行、维护、检修,是考量工程设计品质的重要标准。为此,对于经手的项目,从污水原水到处理后出水,杭世珺要将整个流程走一遍。设备不能架得太高,会给操作带来不便;检修的扶梯不能太陡,检修人员需要带着设备上下,走起来太危险;污泥处理车间通风要考虑进风、出风系统,不可短路,也不能只设置通风设备而不考虑进风百叶;厂房起重设备的高度和起吊范围必须和屋内设备相匹配,水泵房起吊设备必须够得着两头的水泵⋯⋯杭世珺将眼光抚过每个设备、零件、管道,仿佛它们鲜活生动、已在悄然运转。

杭世珺细节上的反复考量来源于她对设计人员责任的定义。她在心里把工程细节与运行、检修人员的安全联系起来,作为工作准则时刻警醒。

在审阅修改图纸时,她常对新员工念叨:“在这些地方,都有设计单位因为不仔细考虑而出过事的,要小心。”

杭世珺给予工程细致入微的推敲,工地也反馈给她以见微知著的“火眼金睛”。“现在我去看现场,池里的水看一眼就知道污泥浓度大约是多少,知道污泥活性好不好。”

一丝不苟 还要有理有节

对于工程细节,杭世珺是远近闻名的“眼里容不得沙子”,对自己要求苛刻,对别人亦是“一点都不能少”。北京市政院里曾实行“一票否决制”,图纸只要有总工发现重大问题,提出反对意见,就不能通过审定。杭世珺时常扮演那“一个人”的角色,看到不妥定要立刻指出,成了设计院里公认的“把关人”。

“一次两次错了,我指出来。但连续出错,我就不能忍受。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杭世珺说,批评时,她对事不对人,话语很锋利,但事后想想,又怕设计人承受不了,往往临睡前,思前想后,觉得歉疚,便起身给当事人打电话,上来先说对不起,还要再三解释:“你千万不要多想,我只是为了把图改好,不是针对你个人,是为了将来工程不出问题。”这样的场景时常发生,其中的坦诚与纠结饱含微妙的感染力,使大家心领神会,工作中唇枪舌剑、就事论事,工作外从不介怀,反而更添敬佩。

“在当时,北京市的污水处理工程还刚刚起步。我与大家一起,虽然指导着设计人,其实自己也在进行着学习。”而曾经她与同事间的一场“辩论”,让她记忆犹新:

一回,杭世珺审查到一张设计图纸,图里全部曝气头均向下设置。杭世珺甚是纳罕,问设计人:“为什么曝气头向下?你见过这样的设计和工程吗?”设计人道:“您不是说曝气池里死水区越少越好吗?曝气头倒置,可以把池里的泥都带起来,死水区不就少了吗?”杭世珺一愣,竟答不出来。这个说法似乎有道理,可纵观全球的曝气头,也从未出现倒置的设计。“按设计经验,杭世珺认为倒置肯定是不对的,可究竟为何不对,她一时也难以给出合理的解释。她觉得,这是个“问题”,她要先自己弄清楚,才能找到说服别人的理由。

琢磨了几天,终于,杭世珺想到了在玻璃箱中做曝气头测定试验的情景,如获至宝,立刻去与设计人讨论:“如果曝气头朝下放置,微气泡就要先向下运动再翻上来,形成先扩散再收缩的现象,收缩时产生微气泡相冲撞,常常汇集成大气泡,气液接触面积就小,降低了曝气效率。这个解释你觉得有道理吗?”设计人最终认同了她的观点,改图顺利完成。

谈及这个在设计院内成为“传说”的段子,杭世珺觉得自己颇有收获:“以前谁也不曾想过把曝气头倒着放置,也没想过曝气头为什么要正着放。这么一讨论完,以后再有人提这个问题,我就知道怎么说了。和每一个人沟通,其实都是一个学习过程。”

必须对每一件经手事宜负责

杭世珺在工程设计方面有些许“洁癖”——对于经手的设计,必须知晓各个细节,不能容忍任何情况下的“保密”技术。“我要知道每个环节是怎么运转的,有哪些控制参数,这样心里才有底,才踏实,知道怎么做就不会出问题。”

12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杭世珺热文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杭世珺

杭世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北控水务集团顾问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主任;教授级高工,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四十多年来在城市排水工程(排水管网、泵站及污水处理厂等)和城市固废处理与处置工程的设计与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管理经验。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