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3-15 09:4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谷林
2月,国家《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在发展模式上,中国环保产业开始明确发展方向。在市场拓展上,一些领军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水网从相关渠道获悉,为切实推进环保企业国际化发展,商务部拟商财政部设立环保产业国际化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保企业走出去。
据了解,我国环保产业目前约有从业单位5万家,从业人员350多万人,年产值达到9500多亿元。在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污泥处置、垃圾焚烧以及烟气脱硫脱硝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建设运营经验,拥有了门类齐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环保龙头企业。
近十年来,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大量资金,进一步加快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迄今为止,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2.3%,垃圾无害化率达到77.9%。再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任务将基本完成。下一阶段的环保市场将由工程建设类走向环境服务类。因此,我国的环境装备产品以及工程建设能力亟需开拓新的市场,环保产业国际化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据欧盟统计,2001年全球环境服务业产值约为2800亿美元,全球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美元,估计2010年全球环境服务业产值达到6400亿美元,全球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3万亿美元。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基础设施薄弱,环境保护的需求十分迫切。同时这些国家又处在与中国相当的发展水平,相较于高标准、高成本的欧美环保技术设备,中国的环保技术特点和产品成本更具有竞争优势,这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据中国水网了解,凭借技术、管理和成本等综合优势,目前,北京桑德、北控水务、浙江菲达、福建龙净、杭州新世纪、金州环境等企业已经进入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国际市场,并相继获得了多个海外项目订单。
因为中国环保企业国际化发展刚刚起步,目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主要借助于国际招投标方式,信息匮乏、商务渠道不畅,承接的项目形式单一、地域分散,难以整合成区域扩张模式。走出去的主要限于环保产品装备出口、工程承包等业务方式,产品附加值低、利润薄。未来需要培育起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综合国际经验,在国际化方面,任何国家产业国际化发展仅靠企业自发行为一般难成气候,必须得到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和推动。如德国、法国、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为推动环保产业国际化发展,制定了包括税收优惠、海外投资亏损补贴、海外投资保险、低息贷款以及投资担保等政策,培育了像西门子、威立雅、苏伊士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为此,国家拟设立环保产业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环保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亏损补贴、海外投资保险和担保、贷款贴息等领域,对中国环保企业规模化进军国际市场提供有力保障。
环保产业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可支持企业由单一的产品设备出口或工程承包转向项目投资、设计建设、管理运营、技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全产业链输出;利于环保企业从单个项目承揽转向区域整体扩张;支持企业对国际市场进行区域规划,整体推进,建立目标国环保标准,推广中国特色的建设运营模式,开发具有典型意义的示范项目和示范基地,打造中国环保品牌。
目前,商务部已就此事在环保行业内部展开相关意见和建议征集。如您对此话题有兴趣参与,可发送意见和建议至news@h2o-china.com。
相关阅读 环境商会关于产业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建议
编辑:成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