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6-19 15:0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张彬
中国水网编者按:移动互联时代对环保产业的影响正在继续。北控水务作为行业龙头,积极投身时代变化的思考,并将之与公司文化融合,形成全员的习惯。不但关注本次“移动互联对环保产业的影响”主题征文活动,并以强大的执行力,快速组织到数十篇稿件,让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主编成卫东心生感慨:“连续数年领先年度企业排行榜,北控水务的领先一定有其深刻的理由。”从6月13日起,中国水网将选择来稿中的优秀稿件,连续发布,供读者参考,敬请关注。本篇作者为:浏阳北控张彬。
近年来,环境纠纷和被环境保护是全国、全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环境保护说到底就是关心我们的生存环境,关心我们自己,关心我们的下一代。那么,如何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环保产业借助互联网实现信息的迅速传播,促进行业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移动互联网和环境产业有效结合,会显著降低整个产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移动互联网有利于推动环保产业的技术升级,实现行业规模的迅速壮大,促进行业中各企业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此外,众多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如微博、微信也有利于全民关注环保、参与环保,集聚全社会的力量发展环保。
首先,互联网可使环境信息公开。互联网不但给信息公开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且还比传统媒体有更多的优势,如及时、大量和在线,尤其是在线使全过程管控成为可能。环境保护关注的是生态平衡,管控的是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安全回归,需要对物质进行开采、加工生产、利用、回归全过程监管。互联网在此可以找到用武之地,每个环节的信息都可以实现在线,每个人都可以把现场发现的环境问题通过手机发出去,使环境保护预防为主成为可能。从产业链前端发现问题得到及时控制,而不至于到了末端已亡羊补牢。
其次,环境信息公开可实现公众监督。环境是公共产品,其信息公开是必须的。现实是,我国的环境信息都掌握在所有者、排污者和政府手里,而且是少部分人拥有。就所有者和排污者而言,不是没有检测条件,就是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就政府而言,获得的信息主要掌握在环保部少数一线人员手里,而且信息的真实性有很大的折扣,到领导耳朵和摆在领导面前的信息水分会更大。
曝光的环境污染事件越来越多,尤其是环境监测业务的市场化,意味着政府垄断的环境监测权被下放,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和经济条件的提高,个人拥有环境监测能力将成为可能,环境信息公开化的程度将大幅度增加。既包括信息的广度,可以实现无处不在,拓展到每个角落;也包括信息的速度,可以做到无孔不入,深入到生产过程的每个细节。
再次,公众监督是推动政府执法的后盾。我国是个法治社会,首先是个人情社会,加之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矛盾的权衡,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给环保执法带来了很大困难,甚至是无可奈何。这就是我国环境污染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的深层原因,需要有另外一种力量打破这种格局。显然,这种力量就是一直没有启动的公众监督,信息的公开等于公众监督作用的解禁。例如,美国住中国大使馆公开我国空气质量信息后,促进了我国空气污染的治理。
环保问题已经日益变成了一个不是属于某个国家、某个民族的问题,已经变成全人类的问题。我有理由相信,地球是我们地球人的地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的重视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是可以解决的,没有什么做不到。环境污染已危害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涉及面广泛,到了不得不动真格治理的时候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有治理污染的实力。同时,环境资源开始制约经济的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改善环境。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保护环境的技术手段,到了公开信息实现突破的阶段。互联网的发展势不可挡,科学技术带来的变革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互联网应用到环保领域必然会颠覆我国环保的现状。
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应该积极主动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我们每个人,作为环保事业中的一份子,应不断凝聚正能量,树立环保意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平台与机会,推动环保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水网的立场和判断)
● 将文章发送至收稿信箱 weixin@h2o-china.com,文章上请随附姓名、手机、公司岗位及电子邮件。
● 参与征文者,请关注“中国水网固废网”微信公众号,获奖者需通过主办方官方微信确认领取奖品。
6月20-21日,“2014(第八届)环境技术产业论坛”即将开启,届时特别设置“互联网思维如何影响环保产业”主题沙龙。敬请期待。
编辑:杨瑞雪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