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国中水务的“乡•水”模式

时间:2014-09-04 09:06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任萌萌

2014年1月进军山东约200个乡镇的水务市场,8月进军黑龙江约100个乡镇的水务市场,从两年前决定进军乡镇水务领域以来,国中水务展现了一股“后来居上”的冲劲儿。在仍然“含苞待放”的中国乡镇水务市场,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中水务)能够获得同行侧目,不仅是因为其厚积薄发的前期准备,同样重要的是他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乡镇水务发展模式。

“乡•水”漫漫,择“地”而析

中国的乡镇水务市场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才逐步“苏醒”。仅以污水处理为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建设司司长赵晖在E20环境平台与清华环境学院联合主办的技术产业论坛上就曾提及:“现在全国污水处理率增长比较快,县城从2008年至2012年,从32%到75%。而县城以外的镇,一般的小城镇增长幅度还是比较缓慢的,有所加快,但是还是比较缓慢,目前处理率只有28%,农村就更低了。”

2014年环保部的首份政策类文件指向农村环境,专门发布了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防治及投资的指南,而且政府对农村及中小城镇的供水、排水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全国范围内,山东、江苏、辽宁等省是较早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的地区,国中水务的战略布局就从较早的“苏醒”地区开始。有最优的政策环境,战略投资才能更快地生根发芽。

据统计,直至2012年,80%的乡村没有专业的净水装置,在市场分散、规模较小的农村,国中水务选择“以点带面”的发展战略。不仅在山东省、辽宁省落地一批水务项目,而且还会在湖南、四川、黑龙江、山西等多地落实自己的水务企业,恰如国中水务董事长朱勇军所言:“最重要的就是尽快地进行市场布局。以后铺开的速度会很快。”

技术模式:广纳中外“利器”

我国的乡镇污水处理还没有走向规模化推进的阶段,在国家政策与投资都有所支持的情况下,推广适应乡镇水务市场的技术成为焦点。国中水务历来重视技术创新,一直以来对技术的投入都相当可观,从技术上与乡镇靠拢是开辟乡镇水务市场的先行“利器”。

第一,集合国内最优秀的水务技术力量。2012年,国中水务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设立北京国中科创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面向乡镇市场研发水务技术;2013年,收购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龙头企业天地人公司,从而拥有了移动应急供水车等适应县、镇、乡、村环境的过硬技术。

第二,使公司注入世界高水平技术知识产权,提高核心竞争力。2013年,国中水务与瑞典Josab公司、丹麦Aquaporin公司合作,将Josab的生态水处理工艺及其配套升级技术、Aquaporin的正渗透膜制造及产业化应用技术收于旗下;同年与丹麦BioKube公司达成合作,又将为家庭、小城市和社区提供小型污水处理的先进系统纳入囊中;而且以合作为基础,又研发出低温低浊原水浊度去除技术、氟超标原水氟离子去除技术、MBBR膜生物处理技术等核心技术;从而快速配备了对农村和小城镇供排水市场的服务能力。

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水务设备、技术以及发展经验的广泛吸纳,国中水务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适应国内水质和城镇市场特征的水处理设备与技术体系,关键是已经掌握了安全饮水和达标排水两个适用于乡镇水务市场的核心技术,从而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立足并不断开疆拓土。

商业模式:4管齐下 

国中水务一向秉承“资产+技术+增值服务”的业务模式,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不仅在技术上有清晰的国中特色,在商业模式上同样卓然不同。

PPP模式、“设备直接销售+托管运营”模式、“分期贴息支付+委托营运”模式、“设备直接销售+服务包”模式都是国中水务近年来开发的商业模式,不拘泥于一种方式,而是“4管齐下”。

PPP模式主要保证企业按质按量完成乡镇居民的供排水工作,减轻政府财务压力,协助政府解决居民安全用水问题;“设备直接销售+托管运营”模式可以让客户或企业直接采购水处理设备并委托企业运营,费用可以直接支付或生成水费形式;“分期贴息支付+委托营运”模式可由政府委托企业投资建设水务项目,而后按3—5年贴息支付企业款项,从而缓解政府资金压力;“设备直接销售+服务包”模式主要针对高质量、高服务要求的客户,出售设备与工艺的同时,将售后服务打包销售,使客户无后顾之忧。

近年来,国中水务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综合类水务环保上市公司,对于乡镇水务市场,国中水务从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上已经呈现出不俗的实力,恰如其公司董事长朱勇军所说:“中国水务行业未来5-10年重点就在农村。”所以国中水务将“乡•水”做得有领先的技术、多元的业务,所以才有“后来居上”的冲劲儿。


 

 

编辑:任萌萌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