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践行商道富德 第二届中欧校友商道论坛圆满落幕

时间:2015-07-07 14:18

来源:E20环境平台

绿色经济持续升温。经济新常态下,清楚什么是绿色经济,如何实现绿色经济的有效发展尤为重要。在7月5日举办的第二届中欧校友商道论坛上,众多嘉宾围绕近期国家环保经济领域的重大战略部署集中展开探讨,就“新形势下绿色经济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发表了各自观点,思想碰撞,精彩纷呈。

合影.jpg

近两年中国环保领域利好政策频发,特别是最近颁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同时提出了“一带一路”、“水十条”等,这些话题都把绿色经济推向新的浪潮。企业在这过程中有哪些机遇和挑战,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话题。

中欧依视路会计学教授许定波表示,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市场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在环保领域里面有一些特别,环保与绿色经济要考虑外部性,很多时候一个企业所倡导的正面的价值和对社会负面的影响同时存在,这就是经济主体的波动对经济的外部性影响。

论坛还特邀国家应对气侯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到场,与大家畅谈绿色转型。他表示,发展理念的转变尤为重要,过去发展是硬道理,现在是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实际面临三大转型:增长转型、能源转型、消费转型。他还提出,标准、政策和法律是三大转型最大的工具,国外都是先进的企业引导潮流、先进企业制订规则,这点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PPP专家、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从PPP发展的角度谈到,“我们现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比较低,我们要新型城镇化、要提高生活品质,我们自己花钱,我们PPP就是选择了后者,谁享受服务,谁想提高生活品质,谁就要付费。”他认为,PPP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政策选择。

环保产业政策导向非常明显,一些政策释放的信号会带来很多市场商机。最近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便是“京津冀一体化”,那么“京津冀一体化”对环保人和企业家有什么样的机遇?参与高峰对话的嘉宾们也发表了各自看法。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交通和生态环保先行,中央并没有因为经济遇到新常态了就把生态环保放一放,这时候反而提出更高的环保要求,提出绿色经济的理念,这是很有深意的。

对此,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也表示认同,他说:“环保一直是政策拉动型的产业,过去环保相对来说治理不足。2015年治理幅度明显加大,‘京津冀一体化’也好,‘水十条’也好,未来环保治理的方向给予环保市场最大的机遇。”他同时指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们一定要抢占先机。环保产业不仅仅是政策和规划拉动需求,同时也是技术催生需求。

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赵笠钧认为,从做环保的角度来看,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不仅会缓解北京的交通和环境问题,对环保企业发展也有非常现实的机遇。

新奥集团董事于建潮也认为:“面对环境问题下的巨大的商机,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它的路径第一是通过模式创新,第二是通过技术创新。”

李俊峰补充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河北各种各样的设施应该向北京看齐,而它们与北京有很大的差距,无论是教育还是卫生医疗,这种差距能够上一个台阶这就是巨大的商机。”

好的机遇,还要靠绿色经济转型来实现,但这条路并不平坦。正如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杨明森所言:“一个落后的发展机制很难容下先进的技术,所以一定要转型,而转型一定会痛苦。”

除了探讨“商之道”,论坛还特别设置了中欧校友爱心水站的展示、表彰环节,传递公益力量,共话“富之德”。

“中欧校友爱心水站”是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博天环境专项基金,携手中欧商学院的校友组织中欧环保同学会,面向全国小学生发起的公益活动。今年6月3日,首期捐赠启动,捐赠对象为中宁县第六小学、第八小学、鸣沙小学、大战场小学等四所学校,共投建了15个饮水点,让当地3600个孩子喝上了甘甜的高质量饮用水。

作为中欧环保同学会会长的赵笠钧介绍称,“我们从6月3号发起这个活动到今天,已经捐赠了43万,其中有20万来自于中华环保基金会博天环境专项基金。博天环境集团今年成立20周年,向中华环保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其中一部分费用就会用于这项活动,我们希望能以此撬动1亿元的社会资金支持。如果100万元可以让3000名孩子喝上3年的健康水,1亿元意味着可以让100万孩子喝上一年的健康水。”

第二届中欧校友商道论坛落幕,但对于“商之道·富之德”的探讨还远没有结束,就像赵笠钧所言:“每个人要坚守正道,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才会有商业的未来。” 


编辑:陈丹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