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剖析对中国的启示与研究

时间:2016-03-22 10:32

来源:中智科博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 经济受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矛盾接近临界。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不断上升, 在此大背景下, 节能环保产业应运而生。在介绍国际节能环保产业和分析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融资渠道不够畅通, 市场活力有待激发, 资本市场亟待完善, 产业创业还需推进等一系列制约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问题, 并从理清管理体制, 畅通融资渠道, 健全资本市场, 推进产业创业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过去忽视环境保护带来的负面效应逐步显现, “雾霾” 频频袭击中国大部分地区, 环境空气质量亟待提升。此外,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以及农药化肥污染等造成的土壤污染、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然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却在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人民群众的需求都注定了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发达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能源资源等全球问题更加凸显。节能环保市场的巨大潜力使其必将成为未来科技与经济的制高点, 为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各国纷纷出台政策, 投入资金,加大对节能环保、 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支持力度, 极大地促进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

1.1 投资规模大、 融资渠道广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13 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数据显示: 国际能源署预计, 2010 年 - 2020 年, 全球节能投资达1. 999 万亿美元, 2020 ~ 2030 节能投资达5. 586 万亿美元, 投资规模成倍增长。全球节能装备产业迅猛发展。作为世界最大的环保技术生产和消费国, 美国将节能环保视为新能源战略的核心内容。2009 年,奥巴马政府宣布在10 年内投资1 500亿美元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力争“2035 年美国 80%电力来自清洁能源” 。在技术研发资金支持方面, 1990 年以来, 美国政府的环境技术研发经费一直维持在研发总经费的9%左右。此外, 美国政府还通过超级基金( SuperFund) 、 信任基金( Trust Fund) 、 示范补贴、 贷款等各种形式来解决研发资金问题。

1.2政策优惠多、 技术力量强

世界各国致力于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和政策, 运用法制、 经济、 技术等手段, 大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美国政府十分重视节能技术研发。据统计, 联邦政府每年用于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研发的费用超过30 亿美元。此外,联邦政府还注重打造政府、企业、 学校、 研究所的环保技术协同创新体系, 如2003年创建东北部创新集团, 在这项政策中, 各种组织协同参与到能源与环境的技术研发中, 优势互补, 不仅加大了技术成果转化的力度, 也解决了技术研发经费问题。如今, 美国节能环保产业研发成果转为专利或技术许可证的比例高达70%以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盟长期实施环境与气候变化计划( LIFE) ,为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提供专门的金融支持。

日本是节能环保行业中走在世界前列的亚洲国家, 为推进节能环保产业, 日本公布了《21 世纪环境立国战略》 。该战略的颁布, 不仅进一步推动日本节能环保产业向深度发展, 而且把日本环境保护推向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此外,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对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目前, 日本的环保技术已同其电子技术和汽车技术并列为三大先进技术。

英国则在2007 年6 月公布了《气候变化法案》 草案, 承诺到 2020 年, 削减 26% ~ 32%的温室气体排放, 到2050 年, 削减60%的温室气体排放, 制订了未来15 年的计划, 确保企业和个人向低碳环保科技领域投资。同时, 英国政府还加大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温室气体的净化、 废物循环使用和处理、 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发掘和新能源的开发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

1.3产业优势强、 市场占有率高

节能环保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使世界各国争相拓展、 占领国际市场, 而发达国家凭借其在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的优势和丰富的产业运营经验已占得先筹。如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凭借运营管理经验和技术研发等优势, 通过加强高新技术研发, 增强核心竞争力, 积极进军国际市场, 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节能环保基础设施运营企业; 美国通用电气集团从 2000年开始打造水处理部门, 通过全球并购, 成为世界上工业用水处理装备主要提供商之一; 德国西门子公司则依托技术优势, 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全球范围内6 500座大楼实施节能改造, 拿到超过 10 亿欧元的合同; 英国石油( BP) 利用天然气、 太阳能、 风能等低碳、 清洁能源技术, 提高能效, 增强产业竞争力。

二、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2.1政策环境进一步利好

近年来, 中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2012 年, 国务院发布《 “十二五”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 明确指出: 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满足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 同年7 月, 国务院发布的《 “十二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进一步强调: 节能环保产业要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提高资源利用率, 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更是提出建设“五位一体” 美丽中国, 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其产业支撑和技术支撑, 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期许和责任。2013 年8 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 更是明确提出: 到 2015 年, 节能环保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此外, 环保“十三五” 规划也正在制定中, 新规划必将站在谋划全局的高度, 在重大环境经济政策、重大环保工程和重大环保项目方面做出“顶层设计” , 由此带来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的需求也必将更加广阔。节能环保产业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2.2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

随着“史上最严环保法” 的正式实施和按日连续处罚、 查封扣押、 现场停产整治、 信息公布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办法的陆续出台, 加之此前出台的两高司法解释、 环保与公安联动执法等政策和制度, 共同构筑了严厉的法网。过去企业“守法成本高、 违法成本低” 的弊病和环保部门执法的“尴尬” 等问题正逐渐得到有效的改善, 这一系列措施必将进一步提升企业依法治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将生态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以及将“引咎辞职” 写入新环保法必将更能唤起地方政府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与之相关的第三方环境治理、 环境技术服务等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的需求也将极大增加, 从而使得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

2.3环保标准进一步严格

截至2015 年7 月, 中国已累计发布各类国家环境保护标准1 890项, 其中现行标准1 652项。为实施新环保法, 多项新环境标准已制定或正在制定中。为贯彻新环保法, 标准制定力度和速度都在不断增加, 如除了组织制定《再生铅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等4 项指导性技术文件外, 下半年, 政府部门还将积极推进合成氨工业、 汞等 5 项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及味精工业、 制药工业、 纺织染整行业等 7项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编制。新的更加严格的标准也必将大大刺激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2.4投资进一步加速

近年来, 中国对环保方面的投入正在进入加速通道。2013 年9 月份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将为未来五年大气污染防治带来将近 1. 7万亿元的总投资; 今年 4 月, 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 “水十条” 的落实已被纳入环保部今年工作重点,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投入预计达到2 万亿元; 被称为“土十条” 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也呼之欲出。“大气十条” 、“水十条” 、“土十条” 总计投资规模达到9. 4 万亿元。目前环保部正在加快制定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十三五” 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 总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 万亿元。

2.5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大

2014 年以来, 中国先后出台文件旨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财政部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 暂行) 》 ,将环境治理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这必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资源配置的活力。此外, 一些地方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节能环保服务业正逐渐成为引领和拉动节能环保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这将进一步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转型升级。

从当前的环境服务市场来看, 环境保护市场化进程加快, 各类环保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 市场化机制逐步建立。随着第三方治理、 政府购买环保公共服务、 PPP 模式和环境监测社会化铺开, 提供各类综合环境服务的公司不断涌现, 积极进行环保服务的范围、 方式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拓展和创新, 合同环境服务正在成为替代传统环境治理方式的新模式; 2015 年, 中国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预计将超过5 万亿元, 在环保新常态、 新政策、 新举措推动下, 甚至可能实现更大的目标。

2.6 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就中国目前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基础和供给能力来看, 环保装备和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在除尘、烟气脱硫、 城镇污水处理等领域已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供给能力。

中国环保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研发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并且已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城市污水处理的各种典型工艺在中国已广泛应用, 通过多年的技术吸收转化创新, 一些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除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出口范围遍布30 多个国家或地区; 布袋除尘应用水平较高,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火电脱硫、 脱硝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及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

2.7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

环保投融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环保投融资主体的形式越来越呈现多元化, 一些地方政府正开展生态环保项目的“PPP” 模式的探索和实施。此外, 节能环保产业的股权基金、 环保合同服务、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机制也正在积极探索并加快建立。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活力将进一步激发。

与此同时, 环保投融资绿色金融服务业也在积极的酝酿和筹划之中, 有些地方甚至进行了绿色金融实践的探索。如今, 环保服务业发展迎来了春天。节能环保产业将进入以环境综合服务为龙头, 带动投资、 工程、 设备和产品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2.8新常态下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

总体来看, 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体系已经从以“三废治理” 为主的模式发展为覆盖了环保产品、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服务、 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 在新常态下, 环保产业未来可能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由市政公用领域向环境治理全领域转型。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本世纪初推行的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 但经过十余年发展, 目前市政公用领域市场已趋于饱和。随着环境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引导, 环保企业的业务领域正逐步向工业污染治理、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环境领域全领域开拓。

三、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不利于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节能环保产业渗透三大产业部门, 一直缺乏明确、 清晰的产业定位, 隶属关系相当复杂, 一直是多头管理。管理体制未真正理顺, 存在着管理分散、 职责不明、 多头管理、 政出多门的混乱状况。由于缺乏清晰、 高效的行业归口管理部门, 使得产业发展比较凌乱, 国家的规划目标, 难以真正科学地由上到下贯彻落实下去, 难免会停留在目标层面。节能环保项目在各地方、 各行业自行其是, 分散投资, 低水平重复建设, 难以形成产业合力与产业积聚, 取得统一管理的效果, 不利于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3. 2 政策依赖性过强、 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

真正要激发节能环保产业活力, 必须要让市场说话。当前, 政府仍主导着对环保重点工程、 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与营运。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尝试对节能服务企业采用“PPP” 模式实施投资和运营,但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某种意义上, 政府强行把节能环保产业企业的发展过多的揽在了自己的肩上。企业对政府的过度依赖, 只会害了企业, 最终难免会“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重蹈光伏产业“产能过剩” 的覆辙。

3.3 资本市场还不成熟、 企业融资渠道还不够畅通

环保上市公司是节能环保产业界的主力军, 是保护环境、 防治污染的重要力量。在技术研发力和创新力、 企业凝聚力和对市场的洞悉力方面均具有独到的优势。如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创办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 致力于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双重难题。通过研发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生物反应器( MBR) 污水资源化技术, 解决了膜生物反应器( MBR) 三大国际技术难题: 膜材料制造、 膜设备制造和膜应用工艺, 拥有 20 多项专利技术, 填补国家多项空白。但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尚不够成熟, 价值投资尚未真正形成。一些企业股东借上市的机会拉升市值再套现获取个人利益。

融资难, 一直是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虽然中国“注册制” 的推出已经提上日程, 但对部分目前尚未实现上市的具备发展潜力的中小型环保公司来说, 资金紧缺和融资困难仍然是发展的瓶颈。目前, 除了对节能环保企业给予财税优惠政策外, 中国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扶持方式仍然比较单一。直接补贴对很多地方政府来说是很大的财政压力, 实施起来也较为困难。在“PPP” 模式的探索, 以及融资方式多样化的探索方面,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4 科技支撑仍然不足、 整体创新能力还有待增强

这几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如火如荼发展, 在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在科技支撑方面,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和核心技术, 关键设备和核心产品仍然亟待提高; 产业技术水平低, 缺乏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和共性技术。在产业规模和水平方面仍呈现出产业及产品结构不合理; 产业整体水平和质量仍然有待提高,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比较低; 企业数量多但整体规模偏小、 企业抗风险能力低、 低端传统产品比重大, 技术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亟待解决等难题。

四、促进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建议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 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也进入了新常态。需要更加注重用生态文明的理念统筹谋划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用制度保护环境。

4.1畅通管理体制、 切实服务企业

结合政府机构职能改革, 理清节能环保产业管理制, 由中央统筹, 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 以畅通信息渠道。确保相关政令能及时准确传达。同时, 精简行政审批事项, 设立专门的节能环保产业对口服务窗口, 推进扁平化管理和多对一服务, 提高行政效能。

4.2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化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市场化、 社会化是必然的趋势。社会资本的进入, 既可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紧张状况, 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使产业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但资本对节能环保产业的热捧, 也可能会引发遍地开花式的发展, 最终导致产能过剩, 重蹈光伏和风电产业的覆辙。因此, 资金投入既要发挥政府带头作用, 又要突出市场导向,政府要充分发挥规划引导和动态监控职能, 引导社会资本, 根据产业的市场需求决定投资规模和方向,避免“一窝蜂” 式发展对产业造成的伤害, 引导社会资本对产业的发展, 形成正向的助推作用。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依靠市场机制来有效配置节能环保产业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

4.3 规范资本市场、 畅通企业融资渠道

规范资本市场, 对上市公司股东恶意炒作股价,抛售套现和非法场外配资以及恶意做空股市等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引导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有助于“注册制” 的推出和价值投资理念的逐步形成, 让股市能真正发挥对节能环保上市企业的正向推动作用。

畅通融资渠道。探索和推进多种方式帮助节能环保企业解决融资难题。PPP 模式: 构建以 PPP 环保产业基金为基础的绿色金融创新体系: 不仅能为节能环保产业构建巨额融资平台, 还能构建节能环保产业的信息平台、 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平台。产权质押模式: 推行环保高新技术、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新模式, 完善生态环保建设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高环境风险企业保证金制度。

4.4规范市场管理、 打造产业合力

加强相关监管和问责, 实现省市之间、 地区之间和产业之间的相互开放, 形成统一的全国性的大市场体系, 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合力的形成。同时, 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监督管理、 产品质量监管, 强化标准标识监督管理, 严格执法, 加大打假力度,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形成良好有序的。 产业发展环境。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使扰乱市场秩序的劣币无处遁形。

4.5加强技术研发、 畅通信息共享平台

资金和技术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两翼, 要切实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必须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获得长足的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发展力, 着力加强技术研发力度, 构建以企业技术开发为中心的“政、产、 学、 研” 一体的技术研发体系, 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力; 着力推进环境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一批上下游产业链条较为完整、 产业结构比较健全的体系, 加速环保高新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 着力促进环境科技在节能环保产业中的运用, 组织开展重大环保技术验证评估与转化转移活动; 着力专业人才的培养, 组织专业技术转移人才培训; 着力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和资本进入环保技术中介服务领域, 通过优化整合和兼并重组, 实现服务功能综合化、 服务质量标准化、 运营服务信息化。

五、结语

随着新《环保法》 的修订和实施以及“大气十条” 和“水十条” 等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出, 节能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但目前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仍然存在融资渠道不够畅通, 市场活力有待激发, 资本市场亟待完善, 产业创业还需推进等一系列制约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还有待从畅通管理体制, 拓宽融资渠道, 健全资本市场, 推进产业创业等方面给予解决和推进, 让节能环保产业真正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为“五位一体” 美丽新中国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和环境基础。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