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20 16:31
来源:无锡环保局
率先对太湖一级保护区内且尾水排放对太湖水质造成影响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地表水Ⅳ-Ⅴ类的排放标准试点,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一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外排尾水必须达到和优于国家和省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和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对市域内所有入湖排放口再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清查,坚决封闭污水排放口。严格环湖旅游、水上餐饮等服务行业的环境监管,依法取缔违法排污污染湖体的不法企业。统筹优化太湖水质保护与洪水调蓄机制,最大限度提升湖体的水环境容量水平。
加强湖泛的观测与研判,把握处置应对主动权。加大蓝藻高效打捞装备器材研制和资源化利用研究,提高蓝藻打捞效率和处置利用水平。到2020年,全市藻水分离能力达到5万吨/天,并形成以藻粉干化为主,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为辅的多途径蓝藻资源化利用体系。健全蓝藻、菹草打捞责任包干和考核奖惩制度,努力实现蓝藻、菹草的日产日清,避免对湖水造成二次污染。
(2)突出抓好河道治理
全面落实《无锡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围绕不断提高无锡“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水平,按照“属地负责、一河一策、协调推进、综合治理、确保达标”的工作原则,结合流域或控制单元特征及水文特征,以断面控制目标为导向,统筹推进控源截污、河岸整治、清淤疏浚、调水引流、生态修复,开展全市河道综合整治,实施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实现断面水质改善目标。
根据全省在太湖流域开展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试点安排,2016年起,启动建立分区、分级、分类、分期管理体系,形成全市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的管理体系,探索水生态监控、水生态健康评估、水质基准标准转化等三大技术支撑的新型水环境管理模式。总结借鉴国家水专项在无锡实践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水生态修复技术,大力提升无锡河道治理水平,探索见效快、运行维护简单的河道治理新模式。到2020年,江阴市重点完成利港河等15条、宜兴市重点完成漕桥河等31条、锡山区重点完成九里河等23条、惠山区重点完成五牧河等23条、滨湖区重点完成梁溪河等16条、梁溪区重点完成北兴塘河等44条、新吴区重点完成伯渎港等9条河道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市区重点实施38条黑臭河道的整治,2020年前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进一步加大控源截污力度,深化排水达标区建设,高标准完成城区剩余的108块达标区扫尾建设工程任务;对已建成的排水达标区进行全面复查验收,并针对复查发现的问题认真组织整改,确保城区治理河道不反弹。
(3)大力畅通水系网络
水系不畅是造成无锡水质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推进新沟河延伸拓浚、新孟河延伸拓浚、望虞河后续拓宽等引排通道建设工程,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科学测算太湖生态水位,开展调水引流,促进水体流动改善水质。统筹规划,围绕构建水畅水活的河网体系,有序实施拆坝建桥和清淤开河行动,争取多消灭一些断头浜,让全市域内更多河道实现互联互通。科学调度梅梁湖、大渲河泵站,促进老城区水体循环。
(4)加大企业水污染治理力度
围绕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三五”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千方百计挖掘减排潜力。2016年完成93家重点企业水污染专项整治。2017年底前,对造纸、钢铁、化肥、印染、制药、制革等行业,全面实施节水和治污技术的升级改造,达到国家行业最严格的节水和污染控制标准。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钢铁、火电、化工、制浆造纸、印染等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大力挖掘尾水利用、中水回用对污染减排和环境容量提升的双重功能。积极推行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点对点的中水回用,特别是印染、造纸、钢铁、火电、电镀、线路板等行业间的中水回用,到2020年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到2017年,全市城镇周边污水处理厂力争建成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中水回用取水点,为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以及生态景观用水等提供便利。到2020年,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再生利用率达到33%以上。
(5)加强水环境治理责任体系建设
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从家河到大河的全水系治理责任体系,并层层分解落实治理责任和目标。将治理举措和水质改善效果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与评判,形成上下一起推动、社会共同关注的治水工作新格局。对水质不达标的河道实施挂牌督办、问责惩处,确保河道治理出成果、管理上水平、水质改善成常态。
强化通江入湖河道治理责任的刚性约束。全面执行国家、省对长江、太湖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规定要求,江阴市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各项规定,切实搞好入江支流和沿江企业(港口码头)的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打造滨江生态保护带,确保到2020年长江(江阴段)水质优良,主要入江支流消除劣Ⅴ类水。按照断面考核要求,严格实施“断面长”制,制定并实施水体达标方案,确保考核断面如期达标。
编辑:李姝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