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03 15:54
来源:环保部
完成时限: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办法修改,长期坚持
(七)2014年全省空气质量全面下降,但17个地市大气污染防治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以上。
整改目标:建立健全“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考核体系,确保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终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
整改措施:
1. 2015年对《河南省蓝天工程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增加“PM10或PM2.5年均浓度与上年度相比不降反升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条款。当年,省政府对考核不合格的郑州、平顶山、新乡、焦作4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省环境保护厅对郑州高新区和管城区、平顶山新华区、新乡卫滨区、焦作开发区实施区域限批。
2. 2016年严格依据《河南省蓝天工程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省辖市实施“一票否决”,并约谈相关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
责任领导:张维宁
责任单位:省环境保护厅
责任人:李和平
完成时限:2017年1月完成上年度考核,长期坚持
(八)2015年8月修订的《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办法》,涉及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考核权重出现下降。
整改目标:完善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体系。
整改措施:根据环境保护需求和产业集聚区发展实际,修订《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办法》,适当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的考核权重。
责任领导:翁杰明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责任人:刘伟
配合单位:省委组织部、省统计局
完成时限: 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办法修改,长期坚持
(九)20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要求县县建设产业集聚区,这为推进产业集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截至目前,全省183个产业集聚区仍有61个未按规定建成投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
整改目标:产业集聚区全部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
整改措施:
1. 对全省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梳理,建立台账,全面掌握项目建设情况。
2. 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协同推进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其中对已建成投运的,加强日常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对建成未正常运行的,明确整改时限,尽早稳定运行;对正在建设的,督促其加快建设,尽早投运;对尚未开工建设的,尽快完善前期手续,早日开工建设。
3.对目前产业集聚区废水量较少,确需依托原有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集中处理的,加强配套管网建设,确保产业集聚区排放的废水全部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
责任领导:张维宁
责任单位:省环境保护厅
责任人:李和平
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完成时限: 2017年12月底前全部建成产业集聚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
(十)89个产业集聚区规划发生重大调整而未依法开展规划环评。
整改目标:89个产业集聚区完成规划环评,建立完善规划与规划环评协调联动机制。
整改措施:
1. 督促89个产业集聚区加快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调度,对编制完成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尽快组织审查工作。
2. 建立规划与规划环评联动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凡未完成规划环评的,不予批复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
责任领导:翁杰明,张维宁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
责任人:刘伟,李和平
完成时限:2017年6月底前完成89个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长期坚持
(十一)新乡市获嘉县产业集聚区以煤化工产业为主,紧邻县城而建。
整改目标:加快完成居民搬迁工作。
整改措施:
1. 获嘉县政府制定产业集聚区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方案,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
2. 在工业园区安装高精度气体在线监测报警器,加强中新化工厂区周边监测预警,及时应对大气污染扰民问题。
责任领导:王登喜
责任单位:新乡市政府
(十二)三门峡义马产业集聚区义马气化厂等多家煤化工紧临建成区,需严格排查,限期整改隐患。
整改目标:加快完成居民搬迁工作。
整改措施:
1. 义马市委、市政府把居民搬迁工作纳入相关单位年终目标考核,开展有针对性的督导检查,督促工作落实。对工作推进不力,任务完不成的严肃问责。
2. 相关企业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搬迁方案,做好居民搬迁工作。
责任领导:安伟
责任单位:三门峡市政府
(十三)洛阳孟津县在永金化工20万吨乙二醇项目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后,又规划建设36万平方米安置社区,部分位于卫生防护距离内。
整改目标:按时完成居民搬迁工作。
整改措施:孟津县委、县政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与洛阳永龙能化有限公司协商,将防护距离内的3栋居民楼交付给永龙公司使用和监管,并妥善做好后续工作,彻底解决项目卫生防护距离问题。
责任领导:刘宛康
责任单位:洛阳市政府
完成时限:2017年3月底前
(十四)焦作豫农生物科技产业园或存在违规引进限制类产业,或侵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环境污染严重问题,不仅带来大量环境问题,也制约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