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河南省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

时间:2017-08-09 09:24

来源:河南环保厅

日前,河南省环保厅印发《河南省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本标准适用于单台出力65t/h以上除层燃炉、抛煤机炉外的燃煤发电锅炉;各种容量的煤粉发电锅炉;单台出力65t/h以上燃煤锅炉。全文如下: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Emissionstandardofairpollutantsforcoal-firedpowerplant

(征求意见稿)

前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规定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本标准由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环境监控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

本标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XXXX年XX月XX日批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自XXXX年XX月XX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河南省环境保护厅解释。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新建燃煤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燃煤发电锅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单台出力65t/h以上除层燃炉、抛煤机炉外的燃煤发电锅炉;各种容量的煤粉发电锅炉;单台出力65t/h以上燃煤锅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T4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4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5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

HJ/T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T75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HJ/T76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

HJ/T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543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HJ629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692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DB41/T1327—2016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O2、NOx)自动监控基站建设技术规范

DB41/T1344—2016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O2、NOx)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BSISO12141:2002固定源排放物-低浓度颗粒物(粉尘)的质量浓度测定-手工重量分析法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

3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燃煤电厂coal-firedpowerplants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火力发电厂

3.2燃煤锅炉coal-firedboiler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锅炉

3.3标准状态standardcondition烟气在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简称“标态”。本标准中所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均指标准状态下干烟气的数值。

3.4氧含量O2content燃料燃烧时,烟气中含有的多余的自由氧,通常以干基容积百分数表示。

3.5W型火焰炉膛archfiredfurnace燃烧器置于炉膛前后墙拱顶,燃料和空气向下喷射,燃烧产物转折180°后从前后拱中间向上排出而形成W型火焰的燃烧空间。

3.6循环流化床锅炉circulatingfluidizedbed锅炉燃烧的一次风和二次风分别从炉膛的底部和侧墙送入,燃料的燃烧在炉膛中完成,炉膛四周水冷壁吸收燃烧所产生的部分热量。由气流带出炉膛的固体物料在气固分离装置中被收集并通过返料装置送回炉膛。

12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