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12 14:23
来源:山东省发改委
(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出台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实施意见,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具体办法。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二是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启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继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百县千乡万村”试点,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打造一批“中国农产品电商之都”。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建设一批特色集镇和田园综合体,支持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三是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和优质粮食工程,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500万亩左右。加快消化粮食积压库存。开展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和农业良种工程。四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造升级2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网,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持在95%以上,实现全省农村公路网化和农村新型社区清洁采暖全覆盖,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强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条件整体提升。
(八)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拓展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共赢发展格局。一是全面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1)按照政策精准化、措施精细化、协调机制化的要求,纵深推进“两区一圈一带”规划建设。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步伐,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推动青岛、烟台依托西海岸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在要素集聚、制度创新等方面率先突破。(2)以德州、聊城、滨州、东营4市为重点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京津产业转移,积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加强环渤海地区合作。(3)健全完善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产业合作利益分享等机制,不断提升融合发展水平,形成以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为引领、全省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二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落实好“人、地、钱”等挂钩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中小城市发展,引导特色小镇有序、健康发展。开展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探索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深入推进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标本兼治、建管并举,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促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解决好重点城市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城市病”。出台实施加快县域经济健康发展转型发展的意见,扎实开展县域经济发展提升三年行动。三是统筹陆海联动发展。落实经略海洋战略,大力推动海洋生产力布局由近海走向远海,稳步推进深远海油气、矿产和海上风能等资源利用,加快建设海洋强省,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示范引领、做出更大贡献。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支持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建设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海水淡化等新兴海洋产业,推动山东半岛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优化海洋开发布局,推进集中集约用海。四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省,发挥好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省级示范市(区)带动作用,培育一批军民融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和创新示范载体。做好重要战备物资储备工作,增强国民经济动员持续保障能力。
(九)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创山东生态文明新时代。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改善的成果。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1)完善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规规章,修订《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加快建立有效管用的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机制。(2)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3)完成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研究制定管控办法、绩效考核、生态补偿等配套政策。二是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发展。(1)大力实施环保领跑者制度,支持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推动建立以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为重点的绿色供应链。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2)实行能源、水、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建立健全用能、用水、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和交易制度,实施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总量控制。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3)认真落实山东省低碳发展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三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1)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制定整改方案,列入责任清单,确保所有问题在整改期限内实现清零。(2)制定新一轮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扎实做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严格执行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快燃煤机组、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抓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制定我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监管办法。加强建设工地扬尘治理,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3)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健全完善河长制、湖长制。开展重点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新建城区和镇区全部实行雨污分流,对造纸、印染等十大重点涉水行业实行专项治理。(4)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四是强化生态环境修复。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扩大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资金来源。科学划定各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实施好全省水土保持规划。组织实施泰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绿满齐鲁美丽山东”等重大生态工程,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严格有序开发矿产资源,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减少新增塌陷地。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