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金翅岭金矿:无废生产,探索循环经济的绿色生命力

时间:2019-05-24 09:48

来源:工业绿色化

作者:汪茵

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实现绿色发展,使社会经济与自然相协调。为顺应这一趋势,许多企业将节能减排、防治污染视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金翅岭金矿(以下简称“金翅岭金矿”)作为一家金矿冶炼加工企业,氰冶规模长期以来排在国内前列。一直以来,金翅岭金矿坚持“恪守环境法规,预防环境污染;倡导节能降废,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持续改进,创建绿色矿山”的环境方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打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着重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矿山节能减降耗工作,严禁污染超标排放,强化矿山生态绿化建设,逐步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获得了国家绿色矿山荣誉称号。

2019年5月,金翅岭金矿环保负责人李雪林接受了工业绿色化的采访,畅聊金翅岭金矿多年来的绿色发展心得与经验。

“近年来,环保政策趋严,招金矿业在废水、废气与废渣处理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目前,金翅岭金矿实现了‘无废生产’,在绿色转型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李雪林告诉工业绿色化的记者。

生产闭环,促进循环利用

金翅岭金矿投资建设了选矿废水回用系统与氰化碱性废水回用系统。

据李雪林介绍,选矿废水回用系统可以在选矿之后,将矿浆输送回尾矿库,经过沉淀、分离的废水,通过回水系统,输送回厂区直接回用,实现100%循环利用。

氰化、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金翅岭金矿也对其进行综合处理,实现了清洁生产。氰化过程中的耗水量较大,产生的废水量也较多,金翅岭金矿首先将这部分废水回用至氰化流程,不能回用的多余废水会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金翅岭金矿污水处理厂建于2011年,投资3800多万,可以对全矿生产和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其中的电絮凝成套设备是从美国引进的,价值2000万元。2015年,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提高,金翅岭金矿再次投入1700多万对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李雪林表示,由于回水中含有大重金属与氰化物,所以处理成本也是一大难题,仅2018年污水处理厂综合成本就达到了1156万元人民币。为克服成本难题,金翅岭金矿采用“分步分段”处理方式,将处理流程划分为四大步骤,充分发挥每一单元的优势,逐步去除有毒有害物质。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产生效益,李雪林表示:“由于这部分废水中含有铜元素和微量的金,在废水处理的过程中,通过电催化氧化工艺,铜和金富集在阴极板上,使有价元素得到回收,回收的铜渣含铜量超过90%以上,金翅岭金矿将其销售给其它冶金企业,一年能实现五百万左右的收益。”

此外,氰化流程中还产生了一部分氰化物气体,针对这一问题,金翅岭金矿通过密闭的设备(浸出槽、浮选机)与气体回收装置的联用,实现了氰化浸出和氰化尾渣浮选过程中挥发的氰化物气体的回收。冶炼过程产生的烟气则采用酸、氨、碱联合吸收和一级电除雾的方式,彻底治理了金银冶炼过程中氮氧化物和烟尘污染问题,总净化率达到98%以上,并回收了烟尘中的金银贵金属。

延长产业链,实现无废生产

除废水、废气外,如何处理黄金冶炼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氰化尾渣,是目前限制黄金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全国黄金冶炼加工行业一年产生的的氰化尾渣可达1000万吨左右。李雪林分析道,采用堆存方法环境风险大,存在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的风险,加之金翅岭金矿地处山东,土地资源紧张,用地成本高。因此,氰化尾渣的综合利用是唯一的选择。

针对这一问题,金翅岭金矿采用物理浮选方式将铜铅锌浮选出来。不过,根据国家的环保政策标准,氰化尾渣浮选出铜铅锌之后依旧是危废。因为氰化尾渣在浮选过程中加入了酸,经过浮选处理后,尾渣仍然有部分氰残留,金翅岭金矿采用氧化破氰的方法,使尾渣中氰的浓度降低至5mg/L以下。其次,尾渣中还存在一部分硫、铁等元素。针对这一部分尾渣,金翅岭金矿将其交给招金矿业下游的分公司进行综合利用。下游加工企业将硫、铁从中提取出来分别制硫酸和铁精粉。剩下的尾渣中主要为二氧化硅,称之为高硅尾渣。招金矿业与其它企业合作,将高硅尾渣用来制造建材。

这样就达到了废渣100%的综合利用率,在这一套流程的背后离不开招金矿业的大力投入。前几年,招金矿业投入将近2个亿的研发资金用于研发整套回收工艺,提供了上千就业岗位,在兼顾环保的同时,承担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谈起下一步的计划,李雪林表示,目前行业内比较令人头疼的是黄金冶炼过程中氰化物的处理,金翅岭金矿下一步将着力探索新的提金药剂和工艺代替传统浸金药剂氰化钠,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既要适应金翅岭金矿外购精矿的复杂多样性,又要保证与氰化钠浸出相近的回收率指标,最终实现清洁化生产,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