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0 09:29
来源:如皋市政府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鼓励清洁能源车辆的推广使用,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港口、铁路货场及城市建成区内的其他企业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应主要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2019年底前,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公交“全覆盖”。在物流园、产业园、工业园、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集中建设充电桩。推广使用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燃气车辆。(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发改委、城管局、生态环境局、公安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邮政局等配合)
9、严厉查处机动车超标排放行为。在柴油货车注册登记环节开展环保信息随车清单和污染控制装置查验工作,实现全覆盖。推进老旧柴油车深度治理,具备条件的安装污染控制装置、配备实时排放监控终端,并与生态环境等部门联网。(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配合)
加大路检路查力度。逐步形成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公安交管部门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常态化联合监管工作机制。依托机动车集中停放地和维修地、货物集散地、公安交警执法站、公路超限检测站等,定期开展综合执法检查。生态环境部门重点检查柴油货车污染控制装置、车载诊断系统(OBD)、尾气排放达标情况等。开展入户监督抽测,对物流园区、货物集散地、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工业企业、公交场站、长途客运站、施工工地等车辆集中停放、使用的重点场所,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抽查柴油车尾气排放情况。(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配合)
加强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管。重点核查初检超标车、异地车、注册5年以上营运柴油车的检测过程数据、视频图像和检测报告,对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行为,依法严厉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对辖区内排放检验机构检查覆盖比例达到100%。(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推动在用汽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I/M制度)建设。扶持建设规模适当的汽车排放污染维修治理站(M站),加强技术人员专业培训,提高汽车排放污染维修治理能力。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排放检验和维修治理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封闭管理。(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10、加强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控制区划定,并结合本地实际,适时增加禁用机械种类,扩大控制区范围,提高管控要求。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在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控制区内,加强对各类工程机械管理的监督抽测,控制区内消除工程机械冒黑烟现象。(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配合)
开展工程机械、港作机械改造,鼓励淘汰老旧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港作机械,推进排放不达标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清洁化改造和更新。(市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配合)
11、推进岸电建设。推动靠港船舶和飞机使用岸电等清洁能源。加快港口码头和机场岸电设施建设,2019年底前如皋港口50%以上符合条件的泊位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完成2个港口岸电建设项目。沿海港口新增、更换拖船优先使用清洁能源。进一步推广船舶使用LNG等清洁能源,加快推进长江干线南通段等高等级航道加气、充(换)电设施的规划和建设。2019年,完成上级下达的LNG能源船舶新建及改造任务。(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等配合)
12、强化油品储运管理。全面开展油品储运销执法检查。2019年起停止销售低于国六标准的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对储油库、企业自备油库(物流车队的油库)抽查全覆盖,对加油(气)站的抽查比例达到20%,对社会化加油站油气回收执法抽查比例达到100%。开展柴油货车油箱、尿素箱抽取样品监督检查;对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沿线加油站(点)销售车用尿素情况的抽查比例达到20%。开展船舶燃油专项整治行动。(市市场监管局、商务局、公安局、生态环境局根据各自职能分工负责)
推进油气回收在线监测工作。2019年底前,完成储油库和汽油年销售量5000吨及以上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工作,全市共安装4套。督促企业正常运行油气回收系统。(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等配合)
开展原油和成品油码头、船舶油气回收治理,2019年完成2项油气回收治理改造任务,新建的原油、汽油、石脑油等装船作业码头全部安装油气回收设施。(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商务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等配合)
(四)优化调整用地结构
13、开展扬尘治理专项行动。严格降尘考核,严格执行《如皋市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市城管局牵头)
严格施工监管。动态更新施工工地管理清单。城市建筑工地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筑中的比例,实现工地喷淋、洒水抑尘设施“全覆盖”。各类长距离的市政、公路、水利等线性工程,要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实行分段施工,加强扬尘管控。市区规模以上(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及以上)土石方建筑工地全部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文明施工”管理范畴,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对同一施工周期内,因施工扬尘违法行为被处罚2次的施工单位,暂停其在我市投标资格半年;对被处罚3次及以上的,纳入企业信用“黑名单”,依法依规禁止其在市内开展相关业务。扬尘防治检查评定不合格的建筑工地一律停工整治,限期整改达到合格。强化“以税控尘”力度,全面加强施工扬尘环保税征收力度,发挥部门联动效应,充分应用施工扬尘监管结果实施税款征收。(市住建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税务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