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10:26
来源: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
作者: 葛慧 廖原 白红春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2020年新春伊始,全国上下进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随着武汉封城,各地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交通停滞,商业停滞,但围绕医疗废物、废水收集、运输和处理的环境保护行业一直在积极抗“疫”,为疫情阻击战发挥着应有的贡献。抗“疫”正当时,2020年3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仅推动政、企、社形成现代环境共治体系,也推动政府各个部门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协同推动环境经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实现新动能提升与加速。《指导意见》的发布,对环保产业、数据经济和金融市场将造成深远的影响,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壮大、金融市场脱虚向实,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环保产业:低迷的背后,有望再发力
纵观我国环保产业,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8万亿元[1],且随着政府和民众对环保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政策利好频出。多数人认为环保是热门领域,未来前景可期。但是,光鲜的背后,环保企业的日子真的好过吗?在过去的十年间,环保行业经历的是数量层面的爆发,而非质量层面的突破[2]。2019年全年,环保上市公司市值累计增长6.5%(总市值加权平均),跑输上证综指15.8pct、创业板37.3pct。环保板块涨幅在申万一级行业涨幅中排名倒数第4,涨幅仅高于建筑装饰、钢铁和采掘行业,整体表现较为疲弱[3]。再比如土壤修复行业,2019年市场总规模100亿元,比2018年下降30%。
归其原因,行业竞争恶化首当其冲。从2016年开始,随着生态类PPP项目的推广,建筑类各类市场主体开始承接生态类PPP项目,成为环保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建筑类市场主体具有资金优势、资源优势,逐步蚕食了传统环保企业的市场份额。同质低价竞争遍布全产业,再加上资金成本的上涨,导致环保项目利润率下滑,大部分传统环保企业举步维艰,整个行业陷入低迷。
针对上述问题,《指导意见》一是明确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对相关专项考核进行精简整合,促进开展环境治理。” “推进例行督察,加强专项督察,严格督察整改。”从环保需求端加强监督和考核,促进环境治理,无疑将“刺激”市场需求;二是明确提出,“构建规范开放的市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破地区、行业壁垒,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投资、建设、运行”。规范、开放的环境治理市场的构建,无疑将为我国环保市场的快速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刺激”环保需求,规范环保市场,“双管”齐下,环保产业的活力自然提升了,行业整体情况有望好转。
受此影响,预期2020年,环保板块涨幅增速有望提升。比如北控水务、光大国际、启迪环境、中金环境、新宇环保等上市公司有望在市值及净利润方面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数字经济:赋能环保,有望齐增长
当前,数字经济大跨步,从现金到支付宝和微信,这样的转变方式迅速在中国乃至全球变为主流,极大的方便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以5G为例,截至2020年2月,我国80%的5G网络建设按计划实施,中国移动5G基站数已经超过8万个,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已经在全国31个省开通5G共建共享。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5G的大连接和低时延特性,为车联网、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5],各大行业在5G的“加持”下,即将陆续“引爆”。如配合无人驾驶技术,5G可以在车间、港口、矿区应用,工业类的场景会率先引爆;再如医疗行业,借助虚拟现实,可以使医生远程为病人诊断。那么,环保行业,是否也可以得到5G“加持”,实现大跨步?
针对上述问题,《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全面提高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实现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生态环境数据一本台账、一张网络、一个窗口。加大监测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力度,推动监测装备精准、快速、便携化发展。”
可以看出,以上条目对环保监测数字化的影响势在必行。其中“真、准、全”三个字以及“精准、快速、便携化”三个词,更是对环保数字化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数字技术的“精准、快速、便携化”是实现环境监测“真、准、全”的基础和保障,环境监测的“真、准、全”也给数字经济带来新的市场和技术发展新动力,真可谓“齐发展!”受此影响,预期2020年,市场中相关信息技术类概念股,比如中国联通、中兴通讯、立讯精密、鹏鼎控股、紫光股份、TCL集团、中航光电、三环集团、烽火通信、亨通光电等有望在市值及净利润方面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金融市场:相得益彰,有望再降风险
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环境与气候风险正在成为金融风险的来源(马骏,2019)。若我们沿袭过去的发展轨迹,气候变化对于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将十分显著(Breeden,2019)。如何防范和应对投融资活动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是当前金融市场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防范和应对投融资活动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环境信息披露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掌握了环境信息基础数据,才能对环境和社会风险分析的准、分析的对,才能在投融资活动中对相关风险进行防范和应对。目前大部分国家还处于自愿披露阶段,部分国家和地区启动了半强制披露。
纵观我国现行的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由于缺少统一的、基础性的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制度和要求,企业信息披露的程度和质量有所欠缺。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截至2019年9月,沪深上市的1520家公司仅有26%的发布了2018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且披露信息存在较多“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大部分企业有选择地大量披露正面的和难以验证的描述性信息,回避可能有负面影响的环保处罚信息,整体披露规范有待加强。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