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深圳力争PM2.5达欧盟标准,为啥国标无法满足这个城市?

时间:2020-04-30 14:43

来源: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作者: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我国PM2.5年均浓度标准限值(35μg/m3)对比其他国家相对宽松,采用了WHO IT-1,尚处于与国际接轨的初级阶段。具体来说,是欧盟标准的1.4倍,日本、韩国的2.3倍,新加坡、美国的2.9倍,仅比印度(40μg/m3)要严格一些。

1588229628119169.png
柱图2 部分国家和地区PM2.524小时平均浓度标准限值(μg/m3)

我国PM2.5日均浓度标准限值(75μg/m3)比日、韩、美、加等发达国家高出两倍以上,甚至略高于印度,是上述所有国家与地区中最为宽松的。

1588229674533901.png

柱图3 部分国家和地区PM10年均浓度标准限值(μg/m3)

1588229726972138.png

柱图4 部分国家和地区PM1024小时平均浓度标准限值(μg/m3)

我国PM10年均浓度标准限值(70μg/m3)和日均浓度标准限值(150μg/m3)也采用了WHO IT-1。其中年均值相对最为宽松,日均值和美国、菲律宾相当,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1588229789423842.png

柱图5 部分国家和地区SO224小时平均浓度标准限值(μg/m3)

我国SO2日均浓度标准限值(150μg/m3)高于WHO的指导值与过度目标值,也比大部分国家更为宽松。

1588229827576030.png

柱图6 部分国家和地区NO2年均浓度标准限值(μg/m3)

我国NO2年均浓度标准限值(40μg/m3)采用了WHO的指导值,是主要污染物浓度指标里相较其它国家比较严格的一项指标。

1588229889510828.png

柱图7 部分国家和地区O3日最大八小时平均浓度标准限值(μg/m3)

我国O3日最大八小时平均浓度标准限值(160μg/m3)采用了WHO IT-1,相较其它国家和地区也是最为宽松的。

1588229924129232.png

柱图8 部分国家和地区CO每小时平均浓度标准限值(μg/m3)

我国CO每小时平均浓度标准限值(10mg/m3)相比美国、南非、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更严格,仅比印度宽松。

总体来说,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PM10、SO2、O3的限值相比其他国家较为宽松,其中PM2.5、PM10、O3主要采用WHO IT-1,已与国际接轨;而NO2、CO限值相对较为严格。

与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取值时间的原则一样,限值的确定也要基于健康影响的研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本地污染物特征或许有差异,但同一种污染物对公众的健康危害却是无差别的。因此,不论是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污染物浓度越低,对公众健康越好。

WHO以大量的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科学研究发现为证据,1972年首次提出建立空气质量目标值,后于1987年发布首版空气质量指导值,2000年、2005年分别更新,供全球的国家和地区在制定标准时参考。

WHO最新的空气质量指导值包括了PM2.5、PM10、SO2、NO2、O3的指导值以及三个过渡时期目标值(IT-1、IT-2、IT-3)。这些数字,都为各地政府以公众健康福祉为目标制定空气质量标准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中国标准:

站在从“合格”到“优秀”的交叉口

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问题。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选择了适合国情的污染物,参考了国际上认可的取值时间,但在标准限值方面仍处于与国际接轨的起步阶段。

当然,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设定空气质量标准过程中,考虑的远不止这些。

标准限值的选择,是否要收紧标准,这不止是科学问题,更是需要权衡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决策问题。

一方面,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量成本和效益。成本指大气污染防治上的投入,效益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空气质量改善带来了公众健康收益,二是大气污染缓解避免了一些社会损失的发生,比如一些人因空气污染生病而无法工作造成的损失。

除了算经济账,空气质量标准限值的选择,还需要考虑污染现状水平和管理及技术层面的可行性。WHO认为,根据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管理能力所处不同阶段,各国家和地区要尽量平衡健康风险、社会经济与政治条件,选择一个平衡点。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