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01 16:56
来源:中国水网
1.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引领全球经济走向更可持续的轨道
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Fourth session of the UN Environment Assembly,UNEA-4)于2019年3月11日至1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署总部召开。大会的主题是“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应对环境挑战并实现可持续消费和生产”,鼓励国家、私营部门和个人致力于寻找“创新方案”,对自身的消费和生产模式进行批判性审视。
大会主席希姆·基斯勒(Siim Kiisler)表示,“在全球目标的激励下,我们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始终有一个障碍横亘在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选择,当前的消费活动和生产习惯不断挑战着地球的极限,并且可能将其推至崩溃的边缘。”
“当前的增长是以牺牲地球为代价的。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改变我们的消费和生产模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执行主任乔伊斯·姆苏亚(Joyce Msuya)表示。“2019年联合国环境大会为改变现状提供了创新平台,绘制路线图确保那些大胆创新的想法能够最终开花结果。”
2.《全球化学品展望II》:化学品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2019年3月11日,在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全球化学品展望II》。报告指出,各国无法实现全球商定的目标,即在2020年前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品和废物的不利影响。虽然有解决办法,但迫切需要所有利益攸关方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防止化学品和废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报告指出,目前化学品的生产能力为23亿吨,全球化学品和药品经济效益每年大概在5.68万亿美元左右,预计到2030年将翻一番。
尽管全球承诺将发挥化学品的最大效益并减少化学品行业产生的环境风险和影响,但有毒有害化学品仍大量地被释放到环境中。它们存在于空气、水、土壤、食物、人与人的接触中,无处不在。
报告列举了十大主要发现,明确指出填补化学品管理立法空白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需要优先考虑的重要任务。
3.历时5年《全球环境展望6》发布:地球已受到严重破坏
2019年3月13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重磅报告——《全球环境展望6》(GEO-6)。这份报告由来自70多个国家的250名科学家和专家历时5年完成,是世界上唯一一份对全球环境进行全面评估的报告。
报告警告称,地球已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如果不采取紧急且更大力度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将日益受到更严重的威胁。报告强调,要想实现“健康地球,健康人类”愿景,我们需要开启新的思维方式,彻底摒弃“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福”的发展方式,向近乎零浪费的经济模式转型。
4.中国举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分享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经验
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中国杭州举行,聚焦“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主题。这一国际重大活动由中国主办,旨在激发全球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世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专致贺信,韩正副总理出席,宣读习主席贺信并做主旨讲话。
中国空气污染治理经验正在为全球提供“可借鉴模型”,愿与国际社会积极分享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经验。活动当天,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2019年3月9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发布《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指出,北京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和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致力于寻求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达20多年之久,其坚持不渝的努力和所获得的成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型。“了解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故事对任何一个想要实现类似成就,遵循类似路径的国家、地区或城市都至关重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执行主任乔伊斯·姆苏亚(Joyce Msuya)表示。
5.地球生态超载日再提前
2019年7月29日,人类又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2019年仅仅7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已耗尽全年的自然资源分配量进入了生态赤字状态。
2019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比以往时候来的都要早。自1970年12月29日地球首次进入“欠费”状态以来,超载日每一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提前到来,2019年堪称史上最快。这意味着从2019年7月29日起至12月31日,近5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都在过着生态“透支”的生活。
这一日期由国际研究组织全球足迹网络(Global Footprint Network)通过其生态足迹工具计算得来。这笔超支的成本包括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更多的碳排放。当务之急是向循环经济模式过渡,向可持续消费与生产模式转型。
6.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确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19年9月3日,时任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与《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时任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帕斯卡·帕梅尔共同发布《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Ecological Civilization-Building a Shared Future for All Life on Earth)。
CBD COP15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该主题与《公约》2050年愿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契合,顺应了世界绿色发展的潮流,反映了世界各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同心愿,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
CBD COP15将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议将总结过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进展,制定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蓝图,确定203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方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寄予厚望。举办COP15对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7.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布2019年“地球卫士奖”
2019年9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在美国纽约揭晓。其中,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获“政策领导力奖”;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教授、气候科学家凯瑟琳·海霍(Katharine Hayhoe)荣膺“科学和创新奖”;美国户外运动品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被授予“商界卓识奖”。“激励与行动奖”则由中国“蚂蚁森林”(Ant Forest)和“星期五为未来”(Fridays for Future)青年气候运动摘得。这也是中国绿色创新项目和环保人士连续第三年获此奖项。
“地球卫士奖”(Champions of the Earth)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05年设立,是联合国表彰环境保护行动的最高奖项,授予那些在环保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给环境带来积极重大改变的个人或组织,每年颁发一次。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蚂蚁森林利用科技带动5亿人低碳环保,鼓励用户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推动大家拥抱更环保的生活方式,并将城市碳减排转化成真树,对世界具有示范意义。
8.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两年半以来,全球废物处理方式巨变
自2017年7月,中国政府实施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以来,已有两年半时间。随着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理解和支持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改革工作。在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后,印度、马来西亚、越南、泰国随后相继出台“洋垃圾”进口限令,日本、法国、英国等国都开始重新审视垃圾回收这一重大议题,全球处理废物的方式发生了巨变。
据报道,当前美国各州正在寻求更加全面且“国内化”的方法,为废物回收开拓新市场。美国废弃物回收协会(ISRI)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美国向中国内地出口的废塑料较2017年初减少89%,废杂纸出口减少96%。在此期间,美国向所有国家出口的废塑料总量减少64%,废杂纸出口减少42%。
美国对垃圾处理问题感到“压力山大”,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言人承认,“美国回收系统今天面临挑战的原因不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实施进口限制,相反,他们揭露了之前我们如何在美国管理回收材料的问题。”
9.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5),在经过40多小时的“加时赛”之后,于2019年12月15日闭幕,成为史上延期最长的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大会通过了《智利-马德里行动时刻》政治决议,强调各国需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定的原则尽快提高行动力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大会未能就包括《巴黎协定》第六条实施细则在内的一些关键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相关谈判将在2020年继续。此外,美国于2019年11月4日正式启动退出《巴黎协定》程序,凸显气候变化多边进程面临复杂的形势和挑战,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增加了更大难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
10.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无处不在
在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体内,都发现了微塑料的踪迹。
2019年12月25日,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首次在南大洋宇航员海开展微塑料调查,并成功获取样品。中国考察队此前在南大洋威德尔海、阿蒙森海等海域考察时都发现了微塑料。科学家们在南极和北极地区均发现了微塑料颗粒的身影。
2019年2月27日,《皇家学会开放科学》(The Royal Society)期刊登载一项最新科学研究,研究显示,塑料已经布满世界海沟最深处——位于西太平洋 7 英里(10890米)之下的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研究人员在马里亚纳海沟中的片脚类动物(amphipods)消化系统内部,发现塑料纤维和颗粒,并且海沟越深,微塑料含量越多。
编辑:徐冰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