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气智高手 绿动未来,施耐德电气发布全新无六氟化硫中压开关设备

时间:2020-08-10 10:54

来源:施耐德电气

近日,全球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专家施耐德电气在2020创新峰会上宣布发布全新一代无六氟化硫(SF6-free)中压开关设备 -- 二次环网柜SM AirSeT及RM AirSeT,这两款集绿色智能于一体的新品与年初发布的中压一次开关柜GM AirSeT一起,共同构成了施耐德电气剑指智能配电市场未来的新一代中压开关柜组合,通过使用干燥空气代替六氟化硫气体作为绝缘气体,结合并联真空开断技术,更加安全、可持续地利用数字化技术解锁数据价值,并有效控制碳排放和成本效益。点击此处,新品抢先看。

电气行业每年消耗六氟化硫带来的温室气体,约相当于全球所有汽车每年排放温室气体总量的16%。施耐德电气发布的全新无六氟化硫 (SF6-free) 技术使用干燥空气取代六氟化硫,迈出了走向电网低碳化、打造真正绿色电力系统的关键一步。在坚持技术创新的同时,施耐德电气始终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产品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为客户、合伙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更多价值。”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效管理中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徐韶峰表示:“未来,施耐德电气将继续以数字化创新,为电力企业提升电网效率、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助力释放数字化电网潜能,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推出的二次环网柜RM AirSeT和SM AirSeT融合了多项创新技术,是集绿色,智能于一体的新一代环网柜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多重优势:

绿色环保:采用无六氟化硫(SF6-free)的干燥空气绝缘技术极大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带来全新方向,最大化地满足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追求。与此同时还保持了传统六氟化硫设备占地面积小且成本效益高的优势。

可靠易用:RM AirSeT / SM AirSeT采用了SVI并联式真空开断技术,三工位负荷开关内置式天然联锁。整个并联负荷开关中,工作时间在每次开断时只有十个毫秒左右,且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原有技术得以保持一致,无需改变操作方式,节省了用户进行重新适应和培训的时间,大幅提高效率。

智能创新:RM AirSeT / SM AirSeT搭载多项数字化技术,可以智能监测并分析来自传感器和设备的数据信息,助力客户远程管理控制,提高可靠性,保障业务连续性,并形成更加完善的中低压一体化绿色解决方案,从全生命周期助力企业打造安全可靠的电网,实现稳定连续供电。

此外,在潮湿、高盐雾的环境下,传统金属结构可能会产生腐蚀,增加摩擦阻力,影响机构的可靠动作。基于过往经验,施耐德电气研发出新型“塑料机构”,一方面确保产品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该“塑料机构” 使用可回收的热塑性塑料制作,也保证了产品的环保性。

依托以上这些优势,RM AirSeT / SM AirSeT可以广泛应用于户外开闭站、商业建筑、箱变、电缆入地/用户、电源点、住宅小区等多种应用场景。

此前,这一创新产品系列的卓越表现,已经在包括瑞典E.ON公司、新喀里多尼亚EEC Engie、法国的GreenAlp公司等客户在内的全球多个试点案例中得到了印证。该产品系列凭借着在智能、绿色等方面的突出特点,还荣获了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工业能源效率奖”、iF 年度设计大奖等多个国际重磅奖项的提名和表彰。目前,该产品在中国的第一批试点项目也已经成功交付。

关于施耐德电气

施耐德电气正在引领住宅、楼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及工业领域的能效管理与自动化的数字化转型。

施耐德电气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是能源管理(包括中压、低压和关键电源)以及自动化系统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先企业。我们能够为用户提供融合能源、自动化以及软件的整体能效解决方案。

在我们的全球生态系统中,施耐德电气正在自己的开放平台上与众多优秀的合作伙伴、集成商和开发者社区展开协作,共同为用户提供实时控制,提升运营效率。

我们相信,优秀的人才与合作伙伴使施耐德电气成为伟大的企业。与此同时,施耐德电气对创新、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也将确保每一个人,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方都能尽享Life Is On 。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