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全文: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时间:2020-08-20 11:05

来源:湖北省政府网站

日前,湖北发布《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方案要求三年时间,将实施补短板项目4572个,估算完成投资约2.3万亿元!为补生态环境短板,三年内湖北省拟实施项目419个,估算总投资1744亿元。到2022年底,健全全省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的收集、转运、处置和利用体系。完成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关改搬转。

全文如下: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

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鄂政发〔2020〕19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8月11日

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

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接落实好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抢抓机遇补短板、强功能,确保政策落实、项目落地,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抢抓中央支持湖北发展重大政策机遇,切实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聚焦公共卫生体系、交通、水利、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城市、产业园区提升、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环境等十大领域,用三年时间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推动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十大工程”

(一)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王贺胜、杨云彦;牵头部门:省卫健委)。

1.三年目标。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或诊室;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备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承担传染病收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每个县(市)至少要有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完成医疗机构可转换病区、重症监护病区(ICU)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完善疾控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完成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和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2.主要任务。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完善机构设置和功能定位,健全以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全社会协同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重点推进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省、武汉市疾控中心分别对标国际先进、国内领先,重点提升传染病检测“一锤定音”能力和突发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市(州)级疾控中心至少有1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具备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险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县级疾控中心重点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

(2)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升疑难重症救治能力。重点抓好“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即高标准建设同济医院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加快构建覆盖全国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系统、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等;在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黄冈市建设区域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担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和应急物资集中储备任务,能够在重大疫情发生时快速反应,有效提升危重症患者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按照平战结合要求,重点加强医疗机构可转换病区和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做好传染病隔离病区建设储备。部省属医疗机构原则上按编制床位的10%改扩建传染病救治可转换病区,武汉市按不低于1万张床位统筹设置可转换病区。其他市(州)依托1—2所区域内综合能力强的医疗机构、各县(市)选择1—2所县级医院(含中医院)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可转换病区和重症监护病区(ICU)。通过建设,可转换病区床位从疫情前的不足5000张增加到3万张,重症监护病区(ICU)从疫情前的大约1000张增加到3000张以上,能够满足重大疫情发生时医疗救治任务。提升监测预警能力。重点加强医疗机构标准化发热门诊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或诊室,满足疫情防控需求。承担传染病收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设独立的P2实验室,有条件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建设负压P2实验室。

(3)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建立全省“水、陆、空”统一指挥调度和应急救援机制,打造航空医学救护“1小时急救圈”;完善院前急救系统,全省各市(州)中心城区打造“10分钟急救圈”,武汉市非中心城区打造“12分钟急救圈”,其他市(州)非中心城区打造“15分钟急救圈”,县(市)打造“30分钟急救圈”。市、县两级急救中心建立独立的“120”指挥中心,按照一定的服务半径建立直属急救站点,配置一定数量的救护车辆。

(4)加强基层防控体系建设。发挥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中统筹调配医疗卫生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整合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服务等作用,当好城乡居民健康“守门人”。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为1506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和远程视频终端、生化分析仪、胸片(DR)、彩超等常规医疗设备,强化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协同转运、应急处置等功能。为24025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智能健康服务包。所有车载设备、医疗设备、智能服务包与县级医院联通,实现“乡村检查、县级诊断”,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加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卫生室建设。

编辑:赵利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