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01 09:37
来源:E20绿谷工作室
作者:绿茵陈
蒋超在水业战略论坛上
(2007年4月7日)
文一波在水业战略论坛上
(2007年4月7日)
许国栋在水业战略论坛上
(2008年4月2日)
韩小清在水业热点论坛上
(2010年8月31日)
看着这些照片是不是感觉到了时间的流逝
附表:环境产业的“黄埔军校”名单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自各公司公开信息】
02 离开“军校”,是敌人还是朋友?
“黄埔军校”这个名号,最初有点毁誉参半。每个“黄埔军校”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都是涉及到多个大将的背离,虽然都没有像开头提到的两家公司那样直接开撕,但背后却也是一部部江湖恩仇录。
人际关系就是这样,在一起的时候当然是柔情蜜意,分手时就是错综复杂难以名状的酸麻痒痛。这些“黄埔军校”里驰骋江湖的大佬也不例外。
对于公司“叛徒”,大部分大佬一开始大概率是愤怒。有的人的怒火持续比较持久,多年以后提起某个当年的下属,依然是咬牙切齿,斥责其人品,嘲讽其能力。有的人被时间愈合了伤痕,笑着说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少部分比较有自省精神的则会说:“不是人家不好,是我没把人用好。”
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手这件事无论由双方谁来发起,在各种人际关系里面都属于正常、正当的一件事。稍有教养的男女都能咬着后槽牙说出“分手亦是朋友”这样的客气话出来。
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才高八斗、富可敌国的一些公司老板,闹分手却总是闹得特别难看,众目睽睽之下恨不得冲上去撒泼打滚、互相挠脸。别急,我说的是别的行业里,比如伊利和牛根生,华为和李一男等著名分手事件。
在我们环境产业,分手还是比较平静、体面的,虽然未免也是眼里含着泪、心里含着恨,但总算没有闹出更大的风波,比较少有公开化的分手事件,有的大佬还能在最后关头微笑着客气两句:“在外面混不下去还回来啊。”这是祝福还是诅咒,得看当事人的心境了。也真有分手后回来的,毕竟人心容易变,世事难预料。
但如果侵犯法律,那就是人情无法弥补的。就像一开始提到的那个“一环保企业‘挖人’侵犯技术秘密被判赔近1亿。”
分手当然谁都不爽,特别是一手栽培出心腹大将的老板,前脚刚掏心掏肺,扭脸就人去楼空,心里难免像是插满了一把把小刀儿,更何况这心腹大将马上可能变成竞争对手、心腹大患?
但是,还真不应该把出走者视为“叛将”,企业就是企业,毕竟不是军队、不是江湖,进进出出都是双向自由选择,并不能搞出“三刀六洞”的青帮规矩。出走者当然也没有必要把自己扮演成伍子胥一夜白头,对前东家恨之入骨,四处诋毁。该遵守的法律还是应该遵守,其他一切全凭人心。
环境产业几大“黄埔军校”的高层人员变动很受行业关注,因为行业小,圈子小,关系更加复杂。分手后能不能还是朋友不好说,但最好别成了敌人,这取决于分手双方的情商。
03 育人是“军校”们被忽略的功劳
客观地说,七大“黄埔军校”的大佬们都是有容人雅量的,有足够的胸怀去接纳一个成长得比公司快的下属离队,奔向另一个远方。
早期的环境产业以环保工程为核心,这七家公司在不同阶段引领行业风骚,作为龙头企业获得了主要的市场,因此带给自己的团队充分的锻炼机会,从工程建设到客户把握。在这些公司里淬炼之后的人员,无疑更适应这个产业。
前面说过,环境产业(之前一直被叫做环保产业)以前并不是一个热门就业行业,优秀人才是稀缺的,很多人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得到更大成长。
“黄埔军校”在客观上为行业哺育了大批以工程技术为底色的综合性人才,这些人确实有留在原公司服务至今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出去闯荡,去别的公司,或者创业,把之前的经验散播开来。
在过去二三十年的产业发展历程中,曾经有过几个创业的热门时刻,只要具备工程能力,有相应的客户资源,都可以成为环境领域竞争者。七大公司的管理层、销售团队、技术团队,纷纷离职创业,进一步促成这些公司成为这个行业里的“黄埔军校”。
目前的环境产业,有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企业,有很多都是由七大公司的离职者创办。放眼整个行业的环境公司,它们的高管团队又有多少人是出自这七家公司?没有人做过详细统计,但我觉得50%以上是有的。
编辑:陈伟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