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厦门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发布,描绘厦门市生态环保工作蓝图

时间:2021-12-27 10:03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

加强恶臭、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防控。落实国家恶臭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鼓励开展恶臭投诉重点企业和园区电子鼻监测,加强恶臭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管控,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专栏二:美丽城市建设工程

蓝天工程

臭氧垂直廓线探测工程:改造厦门探空站,建设臭氧探空接收设备,使其具备开展臭氧垂直探空能力。研发臭氧、大气边界层及多种要素的综合垂直廓线产品,为臭氧服务提供支撑。

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精准安全作业能力提升工程:完成标准化改造,增加暖云增雨作业能力建设,增加作业效果检验监测设备建设。

热电联产项目: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工业园区优先发展热电联产。

碧水工程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泵站建设:开展高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等9个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泵站建设项目建设等。

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推进坂头-石兜水库退果还林等6项工程项目实施。

美丽河湖建设工程:对9条溪流及包括饮用水水源地在内的主要湖库分类实施四乱整治、内源整治、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工程。

黑臭水体消劣工程:开展岛外4个区建成区黑臭水体清查,建立治理清单,实施综合整治,基本消除区级辖区建成区黑臭水体。

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控源、截污、清淤、活流,对水质类别达不到水环境功能区区划要求的断面,部署实施污染减排与生态增容项目,抓好生活源、工业源与农业面源控制,推动小流域水质持续改善提升。

碧海工程

近岸海域清淤工程:包括琼头外侧海域清淤工程、下后滨外侧海域清淤工程等。

港口码头防污染设施建设:实施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设施工程建设,选取1-2个港口码头建设港口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上岸接收设施,进一步有效控制陆域污染源入海污染物数量,加强港口码头船舶水污染物的接收、转运及处置工作,提升海域环境质量。

海漂垃圾治理工程:新增海域机械清扫船,增设刘五店、大嶝环卫码头,加大海漂垃圾治理力度。

美丽海湾建设工程:厦门大桥-集美大桥岸线整治工程、新阳大桥-杏林大桥岸线整治工程、滨海浪漫线二期、三期建设工程等。

“无废城市”建设工程

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东部固废处理中心填埋场二期工程,填埋对象发生改变,从以生活垃圾为主变成以焚烧后灰渣为主,并作为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所;厦门生物质资源再生项目一期、二期工程,主要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东部垃圾焚烧发电三期工程等。

厦门市污水厂污泥处置工程:2025年预计规模400吨/日。

“城市绿地”工程:包括厦门山海健康步道(五缘湾-湖边水库-东坪山步道)景观提升工程;厦门东坪山健康步道(东山水库-环岛路段)景观提升工程。

第六章 深化绿盈模式,率先打造山水田园美丽乡村

以生态宜居、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深化绿盈乡村建设模式,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资源多元共治补短板惠民生,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建设富有“绿化、绿态、绿韵、绿魂”的生态振兴乡村,推动生态富民,打造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第一节 强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1.深化农村污水整治

补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短板。按照“优先采用截污纳管,不具备纳管条件采用分散式”处理的总体思路,全面实现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全覆盖,基本实现全市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收集处置。加快推进农村雨污分流,按照“修复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的建设思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对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尾水开展回灌农用,避免直排入溪流。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护机制。探索供排一体化,统筹考虑区域协同、肥瘦搭配,鼓励将城乡供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镇污水处理整体打包委托国有全资公司统一负责建设运维管理。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智慧监管模式,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智慧化的长效运维机制。

2.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探索实施化肥、农药施用总量控制,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健全投入品追溯系统,降低化肥、农药施用量。优化施肥施药方式,持续大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利用效率。调整化肥农药结构,推广应用配方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增施商品有机肥,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剧毒农药。

推进畜禽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健全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利用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监督管理,大力培育发展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市场主体,培育有机肥生产企业。畅通还田渠道,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原则,进一步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覆盖或夹心还田,探索利用秸秆制作有机肥及生物堆肥方式。加强农艺农机技术示范推广,综合运用农艺措施、农机化技术,探索建立农废弃物回收激励机制,推广使用国标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提高处理水平,到2025年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一张网”。

第二节 保障农用地土壤质量安全

1.巩固提升农用地安全利用

加大优先保护类农用地保护力度。探索建立优先保护区耕作、管护及补偿措施。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优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严格保护,确保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不减少和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严格控制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的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周边区域禁止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化工、制革、制药、铅酸蓄电池等行业企业。已建项目严格实施污染风险防控及监测制度,引导企业搬迁进入符合条件的工业园区。

1...891011121314...19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