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27 10:03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
专栏四:美丽园区建设工程
园区污水治理工程:同安工业园区水质净化厂,处理工业园区污水,新增规模6万吨/日。
同安工业集中区正本清源工程:全面梳理完善公共及排水户内部排水系统,对同安工业集中区中的工业厂区、公建、居住小区和城中村进行正本清源改造和截污建设,以及对市政管网检测、清淤、修复和纠错,新建生活污水管网。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开展土壤状况调查,根据结果,进一步开展风险防控与治理修复。
第八章 加强生态保护,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统筹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生态保护体系,加快自然保护地监管体系建设,完善自然保护地监管制度,进一步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优化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水平,筑牢宏观生态安全格局。
第一节 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
1.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开展河湖健康诊断。探索开展美丽河湖水生态监测和评价,逐步建立涵盖生境、底栖生物、着生藻类、浮游植物等监测指标的河湖生态健康评估体系,组织开展重点河湖生态健康诊断,评估周边及上游污染源对河湖生态健康影响。
开展流域湿地恢复与建设。实施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和名录管理,强化湿地分级管理,建立完善涉及湿地相关资源的用途管理制度。通过污染源整治、生态基流(水位)保障、植被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等措施,扩大湿地面积,引导湿地可持续利用。2023年前,全面完成湿地侵占问题整改。鼓励在重要河口、大型污水处理设施下游、河流交汇处等敏感区域,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充分发挥湿地水质净化功能,提高受纳河道水质和水量。
推进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与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岸线用途管制,清退破坏水生态的生产活动和构筑物,针对岸线生态功能受损的河湖、受面源影响较大且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的湖库,实施河湖植被缓冲带修复。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恢复水体自然形态。推进城市滨水空间适宜性环境建设,提升滨水环境品质,促进小流域区域人水和谐。
2.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严格管控围填海。严格落实国家围填海管控要求,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重点保障省市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消化围填海存量资源,优先支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和海洋特色产业。
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滨海湿地景观提升工程,有效恢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推进退堤还海、退垦还湿等工程,提高海湾湿地生态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恢复“水清树绿”的生态湿地景观。实施入湾河流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修复受损河口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结合海沧湾综合整治、环东海域综合整治,继续推进红树林典型生态系统湿地修复工程。加强同安湾下潭尾、集美大桥至官浔溪环东海域、鳄鱼屿、鸡屿、西海域无居民海岛周边滩涂、厦门大桥—新阳大桥岸线红树林养护力度,扩大红树林种植面积。加强对九溪口原生红树林湿地的演替趋势研究,做好厦门市最大原生红树林的保育工程。
推进海岸线保护与修复。严格海岸线分类管控,筛选受损海岸线岸滩,有序实施海岸带生态修复,清理整治非法占用自然岸线、滩涂湿地等行为,逐步有序修复自然岸线。落实自然岸线保有率制度,优化海岸线保护与利用格局,进一步改善提高海岸线景观和生态环境质量。
开展海岛综合整治和岛礁生态修复。无居民海岛以保护和生态恢复为主,避免破坏性过度开发利用。结合厦门市海岛保护利用实际,按照“一岛一策”的思路,制定生态岛礁实施方案,改善海岛基础设施条件,修复和提升岛屿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促进海岛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大屿、鸡屿白鹭保护区的管理力度。结合厦门新机场建设,推进小嶝岛、白哈礁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沙滩修复、红树林种植等,推进角屿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生态岛礁、美丽海岛建设,全面提升海岛景观和生态价值。
3.推进城市生态修补与修复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城郊生态绿地、绿化隔离带等建设,完善城市绿地体系。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完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机制,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增加城市生活栖息地规模,加强栖息地恢复及廊道建设,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管护能力。
加强山海廊道管控修复。以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为导向,加强生态敏感区的整体保育,开展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自然资源及自然生态系统,通过生态绿廊与城市外围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要素有机连接,将自然要素引入城市、社区,形成“山、水、海、城”相融共生的城市山水格局。重点修复万石山、蔡尖尾山及美人山、大轮山-郭山四条山海廊道,完成主要建成区周边生态廊道修复,促进山、海、城相融相通,把好山好水好风景融入城市,筑牢城市生态空间格局。
开展受损山体修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推动全市裸露山体生态恢复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以自然保护区、重要景观区、居民集中区周边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和环湾景观带为重点,推进海沧竹兰山、集美碗窑竹仔坑、同安凤南农场、翔安小光山等关闭矿山“青山挂白”复绿治理,以及同安禾山和洪塘、翔安何厝和朱坑等片区的废弃采石坑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推进重要景观界面山体林相改造。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重点对仙岳山、狐尾山、东坪山等岛内山体稀疏林分进行补植,对马尾松纯林进行抽针补阔,林冠下补植套种乡土阔叶树,改针叶纯林为针阔混交林、复层异龄林。加强登山游步道两侧花化、彩化力度。对部分临海山体岩石裸露,景观较差的地块进行绿化美化,形成厦门岛内新的生态景观走廊。结合公园、景区、门户区景观提升,开展海沧天竺山、翔安大帽山、香山等岛外山体林相改造工作。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