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05 10:11
来源:北京生态环境
● 空气质量的全面达标,是京津冀协同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率先突破。
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率先突破口,把大气污染治理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率先突破的重要一环。三地持续深化合作,不断创新完善协作机制,协同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是区域空气质量同步、大幅改善。
● 空气质量的全面达标,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贡献了“北京经验”。
二十多年来,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机动车保有量、能源消耗都明显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是大气环境中各项污染物浓度的持续下降,比如PM2.5在2013年至2021年期间下降了63.1%,相当于平均每年下降约7微克每立方米,改善速度之快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联合国环境署表示,在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情景下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堪称城市典范。
艰难方显勇毅
● 空气质量的全面达标,得益于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不懈奋斗。
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无法毕其功于一役。1998年拉开了北京大规模治理大气污染的序幕。北京市连续实施了16个阶段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清洁空气五年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一微克”行动,朝着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迈。面对复合型污染特点,从煤烟型污染治理,到工业、机动车、扬尘等综合防治,各项措施压茬推进,环境效益逐步释放。2004年SO2率先达标,2019年PM10和NO2达标,2021年PM2.5和O3更是首次双达标。接力传承,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是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能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的关键所在。
● 空气质量的全面达标,得益于齐抓共管、多元施治的有力举措。
成立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出台“生态环保职责分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职责,为形成监管合力提供制度保障;健全督察机制,深入开展生态环保督察考核追踪问效;强化法治保障,制修订大气类地方性法规;坚持标准引领,发布修订41项大气类地方标准,促进了治理技术突破和管理机制创新;全面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引导企业持证排污,按证排污;成立环保警察,加强行刑衔接,严厉打击恶意偷排等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经济政策鼓励作用,累计出台清洁能源改造等70余项经济政策,逐步建立起包括补贴、收费、奖励、价格、金融等多手段的地方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探索税费等政策创新突破,出台并持续完善“加强绿色政府采购”政策,发挥政府采购优先试行的促进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主动作为、形成合力,保障了各项措施落实。
● 空气质量的全面达标,得益于攻坚克难、科学施治的创新精神。
率先在全国建立城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先后三次开展PM2.5来源解析,量化分析北京市PM2.5来源组成和区域传输影响,精准识别污染来源,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五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三年蓝天保卫战措施评估,不断提升措施的精准性、有效性;详细编制并动态更新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为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成覆盖街道(乡镇)的高密度监测体系,搭建首个重型柴油车在线监控平台。利用卫星遥感、走航、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精准快速识别扬尘、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构建“智慧+环保”监管新模式。
● 空气质量的全面达标,得益于全民共治、区域协同的治理体系。
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实践者。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开展环保技改、进行“一厂一策”深度治理,主动加入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行列,成为开展社会生态环境教育的“大课堂”;广大社会公众积极拥抱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通过参加有奖举报,拨打12345等投诉热线,反映身边的环境问题,监督环境违法行为,为大气污染防治献计献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生态环境部的统筹指导下,积极开展联防联控联治,连续五年共同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行动,统一重污染预警分级标准,协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实现了区域空气质量的同步改善。
回望北京空气质量达标之路,这是一条驰而不息、砥砺奋进,向人民交出蓝天答卷的赶考之路,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实现了全面达标。但在当前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超环境容量的情况下,空气质量改善成效仍不稳固,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仍然存在,要实现长期稳定达标仍需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星河灿烂望北斗,勇立潮头逐浪高,北京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产品。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相约蓝天下,一起向未来。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