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故事单:2021年我关注的7个水圈好故事

时间:2022-02-07 09:29

来源:环保人的读白

作者:郭永伟

故事定义

一. 故事不狭义地指寓言、传说,而也指情怀、文化、品牌;也指革命理论、法律条例、商业逻辑;也指宗教、民族、国家。

是指人类利用想象力虚构出来的一切意识产物。

是为打造战略素养而有意为之的一套思想力量。

二.故事不囿于结构形式,但有如下通见特征:

1.故事有代言人

2.故事本源于常识,不需逻辑或注释,容易理解、无法反驳

3.故事有普适纲领,经过修辞和演绎,自圆其说、易于传播

4.故事不断重复

读一篇故事,精髓是常识,效果看纲领,威力在重复。

2021年7个好故事

image.png

双碳背景下......

代言:国家大领导

常识:生态文明建设

纲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

重复:社会各界

参考:光大环境王天义:天地于我先生,我依天地而存——环境保护与碳中和(来源:E20水网固废网)

2021年,碳中和元年。

两会过后,“碳”的大幕正式拉开,环保仿佛也蹭上了一层亮丽颜色。

大家纷纷在演讲和宣传软文中加上一句“双碳背景下....”,而修饰为含“碳”量十足的样子。

对此,我尝试阅读了《气候经济和人类未来》一书,稍微学习下“碳”的基础故事。

在比尔·盖茨阐述的理想状态下,人类碳中和终极目标为510万亿吨到0(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各行业的任务占比如下:

1. 电力生产与存储27%

2. 生产和制造31%

3. 种植和养殖19%

4. 交通运输16%

5. 制冷和取暖7%

因此而论,省电、省地、省材料的技术实实在在够好够“双碳”,但“助力碳中和...”“双碳背景下.....”之外,环保应该还有更具想象力的故事可讲,比如污泥热水解、垃圾焚烧发电、余热热泵等无疑是更好的标题,而这一领域真正的好故事,大概会在接下来几年内陆续出现,比如个人便对光大的那本书《环境保护与碳中和》翘首以盼。

薛涛解析污水资源化新政

image.png

代言:E20研究院薛涛

常识:分类和定义

纲领:数据/认知灰度、北京/上海双城记

重复:水业、供水两个论坛;水网万字长文

参考:薛涛:三大关系预判“十四五”,从“污水资源化”文件说开去(来源:E20水网固废网)

1. 关于这份政策文件和市场的故事都还只是预测、没有定论。我的意思是,“薛涛解析”的过程本身是个上佳好故事,且不消细说其中大量精彩的数据和模型,此次重读,有探得一点点常识——分类和定义。

2.《毛选》第一章分类了阶级、定义了主要矛盾;《孙子兵法》第一篇分类了关键要素、定义了为不败之法;《竞争战略》第一章分类了五力、定义了竞争;本质上,薛涛的演讲通篇都在做这件事——分类和定义。

3. 有了分类和定义,才会有洞察,进而才有好的解决方案;没有分类和定义,便没有认识,没有认识,战略便无从谈起;分类不当、定义不清是造成工作中偏激、误解、争执多发的主要原因。

4.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活,背后是E20作为行业第一“侠”的深厚功力,能不能利用好其成果,则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修炼。

5. 由此,“工业环保”“双碳背景下”“污水资源化”都是该重新清洗、分类和定义后再讨论的词,否则,所谓“千亿、万亿、万万亿”市场规模,和绝多数人的关系其实都不大。

清研环境RPIR技术

代言:董事长刘淑杰

常识:以客户为中心

纲领:更快速、更集成、更优质、更便捷、更生态

重复:7年专注

参考:清研环境刘淑杰:RPIR技术创新之路(来源:E20水网固废网)

用行业观察者的话讲,清研环境创造了现象级成长。

但在此想写的不是其发展速度,也不在技术应用。

假如以商业思维来猜,该企业应该没有大部分团队那样商务优先的传统;从技术本身去学习,RPIR又显然不是一个纯粹基础研究室的产物;这也许是一家突破了创新窘境的企业,本源也许是很与“众”不同的文化。

这种文化塑造,从代言人大量的文字中可以读出来,从企业的学院派管理作风中可以读出来, 从案例的优雅质感中可以读出来。

文化有时会像针一样尖锐,一把洞穿各类窘境。

文化设定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常识,商业、技术都为之服务。

文化渗透到每一个细节的重复之中。

R·P·I·R,简写·音译·意象,还有4个音阶恰到好处的敲击感和韵律;再看中文——快速·生化,对应着——慢速·生化,慢怎么了?慢就大·慢就贵·慢就费,好有共鸣;RPIR快速生化——快速、集成、优质、便捷、生态,干净利索解决问题。

这个简单、到位、漂亮的名字,他们喊了7年。

再讲7年,就会写进《排水工程》。

苏伊士嵌入式污水厂

代言:高·知·帅技术推广团队

常识:唯一才第一

纲领:独一无二的战略配称(Fit)

重复:线上线下、国内国外全媒体

链接:苏伊士池子的故事(十四)(来源:奔跑的环保人)

嵌入这个词不新,但"污水厂+嵌入式"是苏伊士的话语创造;污水设施植入生产流程不新,但装置区与水厂区互相嵌套是苏伊士的理念创造;臭氧尾气再利用不新,但工艺能够完美适配是苏伊士的技术创造....

可以找到的创新点非常多,但单拿出任何一个来都称不上破坏力——本土企业完全能够复制、甚至也有倒过来被模仿的可能。

但这是一套完全由自有技术形成的组合连招,便成了极少数;加之以演绎之后,这故事在国内几乎不做二选。

还记得上一次写“不做二选”吗?

对,说的也是苏伊士——品牌建设。

所以苏伊士的技术、品牌,都体现了超强的、统一的战略素养,还包括营销、服务、产品、设计、工程...执行的都是“唯一”战略。

我不禁感慨,苏伊士你学不会。

这种“学不会”是苏伊士品牌溢价的真实来源。

引用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的配称(Fit)理论解释,则是形成了持久的竞争优势——

· 独特的价值

· 总成本领先

· 竞争对手难模仿

如果他追求极致的第一、那么永远有人比他厉害;可如果实现了“学不会”,那么他就是唯一。

唯一才成就第一。

这是个好消息,因为“唯一”凭“角度”获得,每个人都有机会;这角度,就是本土企业逐渐走出自己独特价值的正道;这角度,也是我打开《得利满水处理技术手册》的学习方式。

纯膜MBBR技术

代言:市政中南院、思普润、浦华

常识:合适才最好

纲领:膜/泥灰度;工艺、材料、工程三圈

重复:技术论文、商业论坛、现场参观等全媒体

参考:纯膜MBBR工艺用于大型微污染水处理厂的效果分析(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讲述者给案例的开创性做了一个定义:“大规模河道水质净化厂除氨氮项目,国内无参考案例”。

因此可提炼关键词为:大规模·河道·氨氮。

技术难度一一对应为:低成本·稳定·达标。

三家代言人基本都是按照以上逻辑进行解读,而我作为旁观者,读到另一点启示——合适才最好。

MBBR在20年发展之后,尤其是大面积水厂提标扩容的推动下,逐渐占有了稳固的市场,其中佼佼者包括思普润、宇都、浦华、裕隆等虽都是综合性、号称打通了全产业链,但仔细阅读,其故事基因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

image.png

以上三圈,是我学习中自绘的MBBR/IFAS技术基础知识三圈——

1. 工艺学:处理生物膜和活性污泥的关系

2. 材料学:解决挂膜和流态的统一

3. 工程学:设计时间和空间的博弈

如此专业,你几乎可以直接指出哪家对应哪个圈来,目前应该还没有谁能稳稳进入中间不可能区;也同样没有适用于一切场景的技术模式,本例纯膜应用就很不平常。

所以设计院是最佳的代言人。

会议中中南院领导将项目过程娓娓道来,最后发了一番“前无古来后无往者”的感慨。我猜测其中之复杂意味——项目极端、典型意义尚待考察;项目非如此不可,是为开创意义。

我也感叹:环保这个行当,技术本身哪有什么最好?合适才最好。

污水处理概念厂2.0

代言:科学家天团、中持

常识:水作为一种资源

纲领:水质永续、能量自给、资源循环、环境友好

重复:8年稳步探索

参考:全国首座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在宜兴建成投运(来源: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知道概念厂早在2014年,那时还不懂COD。

原始的关注源于科学家天团,后来则被故事本身吸引,现在又多了“碳”事上的期待。如今看来,8年前的“概念”真就是“面向未来”的,而今又继续正在走向未来。

面向未来的污水概念厂,与王天义论的碳中和、傅涛讲的两山经济、薛涛解的资源化、苏伊士创的嵌入式,本质上都是一个本质,即“水作为一种资源...”。

因此我读到的概念厂概念,是水要依归“循环”中的自然,将污水又看作一种资源、而污水厂又看作一种生产。

“水质永续、能量自给、资源循环、环境友好”的故事写了8年, 铿锵有力、清楚明白,不需要任何注释。我由此而认为“污水概念厂团队”是个人目之所及中国内最会讲故事、最具备战略素养的环保组织之一。

再讲8年,未来就真的来了。

以下截取参考文章中的一小段,品味一番水厂总平面设计的演绎。

image.png

宜兴方案中独创了“三叶草”的造型风格和功能构成:一叶是以高品质出水为目标,创造丰富感知的“水资源环”;一叶是以资源循环为目标,将污泥和外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能源和资源环”;一叶是因地制宜,满足政府和公众美好生活和生态需求的“新功能环”。

内容创作者

代言:谷林、绿茵陈、Dr.曹曼、环保老兵、山少爷、水圈一哥、开花的雨等观察者,及其他在企业公号写作的实践者们。

E20水网固废网

环境产业具有综合影响力的纵深服务平台。以圈层服务为基础,打造中国环境产业专业圈层;分享产业政策、交流行业信息、进行学术研究。

259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以上盘点,仅限于个人关注,且仅代表自我观点;又受限于认知和眼界,必然有很多漏读和误读;笨拙怠惰之处留待慢慢修正,也是乐趣所在了。

2022年,读书·读人·读故事。

行文至此第六篇,便算草草落成一个“引言”了。

设一个范围、定一个主题、举一反三、顺藤摸瓜、交叉阅读;然后连续的、系统的把思考写下来;还与专家同仁有交流互动。

方佩服曹雪芹“批阅十载”的功夫。

又对“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微有体悟。

可叹读书,非得如此、早该如此。

整个六篇笔记(包括本篇)虽各成其主题,但互相间有所联系,大纲是这张维度图——

image.png

其中,战术的学习完全在于实战、只练不读;太本质的“道”很难强求、只信不图;二者中间的——常识、灰度、战略(涵盖有用和无用),都展现在组织或人的“故事”中,常说的“读”,便一指读书、二是读故事。

第一篇,我用一个时事、一个课题和一本畅销书总起,以上三维都隐在其中(相关阅读:污水处理“国家科技奖”中的《创新者窘境》)

第二篇,罗列书单。(相关阅读:一位环保人的书单:十年重读——从环保技术到品牌艺术)

第三篇,定义灰度。这个词作为管理用语始自任正非,于是又把华为加入书单(相关阅读:《创新的窘境》二之:华为灰度与环保创新)

第四篇,讨论战略。这个维度有很多模型要学习,首先即是薛涛先生的PPP三圈(相关阅读:再读薛涛PPP不可能三角——环保企业“扩张与控制”间的灰度)

第五篇,微探常识。这是王的领域、最难真知真信,便首先要修练故事“读”的能力(相关阅读:故事能力——环保人的高阶修炼)

第六篇,是故事单。

为了先形成这个“引言”作框架,很多书其实只写到一半一点点,比如《创新者的窘境》就心心念念还没写完,又如本篇的“故事”都没展开、颇不尽兴。

2022年,故事依旧、创新待续。

本文作者:

image.png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