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不断提高垃圾焚烧发电环保水平 天津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时间:2022-03-14 17:10

来源:天津市发改委

2.建设综合智慧能源。发展智慧能源系统,推动5G、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与传统能源深度融合,发展信息广泛感知、服务广泛覆盖、用户广泛参与的智慧能源新模式。推广智慧能源小镇技术,建设滨海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建设中新生态城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零能耗建筑,扩大示范效应,鼓励工厂、园区、房地产地块引入“零碳小屋”理念,打造绿色厂区、绿色园区、绿色社区。支持大型建筑、工业园区、交通枢纽等冷(热)负荷集中区域,建设冷热电多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推广综合能源服务,以终端用能需求为导向,优化能源供给,从单一品类向综合能源发展,满足终端用户多元能源消费需求。依托公共配电网、热力网、燃气配网等设施,集成空气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多种清洁能源,构建多能互补、多需联供、灵活可靠、供需一体的“能源局域网”。

3.提升能源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建设,聚合工商业、建筑楼宇、电动汽车、储能等响应资源,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纵深推进电力需求响应试点,引导和激励电力用户参与系统削峰填谷,形成占年度最大用电负荷5%左右的需求响应能力,根据供需形势及时启动需求响应。完善天然气应急调峰机制,动态调整天然气调峰用户清单,形成不低于高峰日用气量15%的用户调峰能力。加强天然气需求侧调峰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调峰用户分级制度,引导用户合理有序用气。

4.jpeg

(五)培育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强化能源领域创新发展,探索能源革命新路径,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按照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培育为核心,以资源和市场吸引优势企业集聚,加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应用,推进氢能、冷能、储能及相关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

1.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加强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汇聚优势科技资源,开展氢能及氢燃料电池创新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培育可持续创新能力。打造京津冀氢能资源供给基地,有效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拓展多元化制氢方式,提升制氢产业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加快加氢设施建设,为示范推广提供保障。以天津港保税区等区域为重点承接载体,建设氢能示范产业园。聚焦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吸引龙头企业、优势企业项目落地,形成涵盖制-储-运-加-用的全产业链。打造氢能应用示范中心,累计推广物流车、叉车、公交车等氢燃料电池车辆900辆以上。到2025年,基本构建技术、产业、应用融合发展的氢能产业生态圈。

2.大力推动LNG冷能综合利用。统筹国家管网、中石化和北京燃气在津LNG接收站近远期副产冷资源,依托滨海新区上下游产业规划布局,积极探索LNG冷能利用新模式、新路径、新技术,围绕服务工业配套等产业需求,拓展LNG冷能应用场景,用足用好副产冷资源。有序推进一批效率高、效益好、效果优的LNG冷能项目,实现LNG冷能梯级开发和要素循环利用,LNG冷能综合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加快储能技术推广应用。结合电网消纳和调峰需求,逐步推广“可再生能源+储能”模式。搭建储能技术合作平台,统筹可再生能源发电、新能源微电网等项目开发建设与储能技术应用。开展储能项目示范,推动储能技术宽范围、多场景应用,支持建设集中式共享储能,鼓励储能设施参与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探索建立储能参与的辅助服务共享分摊新机制,形成“谁收益谁付费”的市场交易模式。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依托现代信息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储能等新技术以及光伏发电、并网型微电网和充电基础设施等,运用“互联网+”新模式,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利用。增强安全管理能力,落实储能产业链各环节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储能电站并网运行,有效提升安全运行水平。

5.jpeg

(六)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

加快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推进城乡能源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气、电、热等多样化能源保障,提升优质能源获得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能需求。

1.加快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城乡电网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电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淘汰落后供电设施。提升装备标准化和电网智能化水平,消除电网结构缺陷,构建网架结构合理、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坚强智能配电网,增强对可再生能源、储能、电动汽车等接入适应能力,提高稳定供电水平。完善燃气配网建设。优化各区4.0MPa高压支线管网布局,逐步建设高压环网,根据用户负荷特点规划2.5-0.8MPa管网,满足用气需求。开展老旧管网改造工程,补足基础设施短板,保证安全稳定供气。加快供热管网建设,结合热电厂的建设和改造情况,合理确定热电厂供热能力,统筹分配调配负荷,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燃气调峰锅炉房,实施热网互联互济改造和老旧管网改造,保障供热安全稳定。统筹既有建筑、居民小区、停车厂和公路沿线等空间资源,积极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充电网络技术创新水平和服务体验,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公共充换电网络。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继续加快老旧小区公共充电桩建设。开展车网互动(V2G)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高效互动。

2.推进城乡用能精细化管理。统筹城乡供热行业管理,将农村供热公用设施逐步纳入全市供热管理体系,进一步促进城乡供热管理一体化。全面推广智能电能表应用,针对功能老旧智能电能表进行更换改造,提升智能电能表可靠性,加速开展低压通信信道改造提升,实现低压数据采集交互能力提升,优化客户购电体验,“十四五”期间实现天津地区智能电表全覆盖。普及物联网智能气表,大力推广新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燃气智能服务设施,推广智能物联网燃气表。提升用能服务水平,推动园区10千伏用户和重点扶持企业供电到用户“红线”,切实降低企业办电成本。精简优化办电流程,深化“三零”“三省”服务,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持续改善用电营商环境。推动用气报装智能化,出台用气报装标准,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提升“用气报装”服务质量。

编辑:赵利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