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9 10:46
来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
据中国大气网获悉,近日,成都生态环境、发改、经信、公安、住建、城管、交通运输、财政等22个部门联合制定了《成都市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移动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成都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协同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PM2.5浓度达35.4微克/立方米,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排放总量明显下降,臭氧(O3)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到83.7%,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方案》提出将统筹大气污染防治与“双碳”目标要求,开展大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将标志性战役任务措施与降碳措施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优化调整空间、产业、能源、运输结构,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言目发展,加=快落后产能淘汰,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聚焦石化、化工、医药、家具制造、人造板、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电子及油品储运销等涉ⅤOCs重点行业和水泥熟料、玻璃、砖瓦、垃圾发电等涉NOx重点行业,统筹源头替代、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个环节,实施VOCs综合治理和NOx深度治理,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解决ⅤOCs、NOx治理突出问题,有效控制无组织排放,降低有组织排放强度。加快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低碳交通出行和绿色交通运输体系,以老旧汽车淘汰、新能源汽车推广为突破口,以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为监管重点,统筹“车、油、路、企”综合治理。
《方案》提出将构建成德眉资同城化城市“共同参与、共同资助、成果共享”合作机制,推动实现O3污染防控措施、法规、标准统一;做强成德眉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提升区域O3污染成因分析研判能力,实现成德眉资同城化城市空气质量、污染源清单等数据共享,开展同城化城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O3污染应对、联合执法。按照“区域视野、城市行动”原则,共同制定成都平原PM2.5和O3协同防控、VOCs和NOx协同减排策略。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联防联治会商协作机制和环境应急协调联动机制,落实成渝两地生态环境监测合作协议要求,推动与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监测网衔接融合,共同制定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动人才队伍建设联合培养机制,鼓励联合共建生态环境优势学科、实验室、研究中心、职业院校,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新模式,促进合作交流常态化。
《方案》提出将加强污染源排放监测监控。加快构建重点区域“全方位”高清视频监控和预警体系;提升涉VOCs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和企业环境ⅤOCs组分监测能力。优化和完善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督促重点排污企业依法安装自动监测设各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推动企业安装工况监控、用电(用能)监控、视频监控、电子围栏等设各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督促企业按要求对监控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保养。
《方案》提出将强化VOCs无组织排放整治。结合生态环境部开展的VOCs突出问题排查工作,全面深化含VOCs物料存储、转移和输送、设各与管线组件、敞开液面及工艺过程等环节的问题排查,建立问题清单,明确限期整治计划。石化、制药、农药行业重点治理储罐配件失效、装载和污水处理密闭收集效果差、装置区废水预处理池和废水储罐废气未收集、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不符合标准规范等问题;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制鞋等行业重点治理集气罩收集效果差、含VOCs原辅材料和废料储存环节无组织排放等问题。鼓励相关重点行业企业无法实现低(无)VOCs原辅材料替代的工序,在密闭设各、密闭空间作业或安装二次密闭设施。
《方案》提出将强化PM2.5与臭氧协同防控科技支撑。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减污降碳领域技术攻关。依托“智慧蓉城”建设,加强多部门、多源数据整合与应用;通过“揭榜挂帅”等科技项目支持,加快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研发、生产与推广应用,加快适用于中小型企业低浓度、大风量废气的高效VOCs治理技术,以及低温脱硝、氨逃逸精准调控等技术和装各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研究分类型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和末端治理技术。
《方案》提出将完善VOCs监测体系。开展大气环境非甲烷总烃、PM2.5与VOCs组分监测;完善大气光化学科研观测体系,补充大气复合污染背景站、传输通道站、垂直观测平台、水平垂直通量等观测能力;完善路边站、机场、物流园区等交通污染监测网络,优化传输通道站点设置;推动重点园区建设VOCs组分监测站和空气质量监测站,科学评价园区空气质量情况,量化考核园区太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建立涉VOCs工业园区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排名考核制度。研究建立生态环境科研协调机制,推进监测调查、科研观测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与共建共用。
《方案》提出将加快推进重点企业VOCs深度治理。加快石化、整车制造、涂料制造、工业涂装、人造板、汽车零部件、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等级提升,争创一批A、B级或引领性企业。
《方案》提出将坚持源头防控、系统治理,以发电、建材、石化、化工、制药、工业涂装等行业和柴油货车、施工工地、加油站、汽修、露天焚烧等领域为重点,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施策,聚焦细颗粒物(PM2.5)、臭氧(O3)污染,以秋冬季(11月-次年2月)和夏季(5-8月)为重点时段,加强科学研判、区域协作,提升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和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加大精细管控和科技帮扶力度,严格重点环节综合执法,强化考核和问责,切实压实工作责任,精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蓝天幸福感、获得感。
《方案》提出将强化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建立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办法,严控新建项目,严格实施工业源NOx和VOCs总量控制,建设项目新增NOx和VOCs排放总量实行2倍削减量替代。
《方案》提出将有序开展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工程。2023年底前,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铸造、玻璃、石灰电石、矿物棉等行业提标改造和火电、水泥、砖瓦、铁合金、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全面加强钢铁、建材、有色、铸造等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
《方案》提出将实施低效治理设施全面提升改造工程。2023年底前,以除尘脱硫一体化、简易碱法脱硫、简易氨法脱硫脱硝、湿法脱硝、光催化、光氧化、低温等离子、水喷淋等低效治理技术为重点,开展脱硫、脱硝、除尘等治理设施工艺类型、处理能力、建设运行情况、副产物产生及处置情况排查,对无法稳定达标排放的,通过更换适宜高效治理工艺、提升现有治理设施工程质量、清洁能源替代、依法关停等方式实施分类整治。对人工投加脱硫脱硝剂的简易设施实施自动化改造,取缔直接向烟道内喷洒脱硫脱硝剂等敷衍式治理工艺。
《方案》提出将加强污染源监测监控,大气重点排污单位依法安装自动监测设各,并联网稳定运行,稳步推进纳入应急减排清单企业按要求完成视频监控、电力监控、VOCs在线监测和颗粒物监测等设各安装和数据联网。2023年底前,指导督促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A、B级企业及其他有条件的企业安装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实时记录生产、治理设施运行、污染物排放等关键参数,并妥善保存相关历史数据。
以下为《方案》全文: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