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2 10:15
来源:西安市人民政府
4.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1)优化调整货运结构。推动打造清洁运输先行引领区,在火电、水泥、物流园区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配合)
(2)推动重点行业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推进草堂工业区、陕西铁投物流有限责任公司2条铁路专用线建设。配合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对铁路场站进行适货化改造。(市发改委、市交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重点行业企业清洁运输货运比例。(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配合)
(二)实施治理工程
5.散煤治理工程。
(1)巩固清洁取暖成果。以协同治理区(涉及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区、鄠邑区、周至县、西咸新区,下同)为重点,推广光伏+热泵取暖、太阳能等多能互补为支撑的清洁用能保障体系。(市发改委牵头,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全面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加快既有农房节能改造。(市住建局牵头,市发改委配合)
(2)持续加强煤质监管。严格散煤加工、储运、销售、使用环节监管,采暖季期间开展煤质专项抽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
(3)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主要粮食作物实施机械化耕种收覆盖率稳定在89%以上,小麦秸秆留茬高度≤15cm,玉米秸秆留茬高度≤8cm,支持协同治理区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不少于6个。(市农业农村局牵头)
其他农业废弃物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处置。(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集聚提升工程。
推进一批中小型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技改提升、入园进区,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化集群化发展。推进沣京工业园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7.车辆优化工程。
(1)持续优化和发挥城市建成区“绿波带”作用。(市公安局牵头,市交通局、市住建局配合)
(2)建设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标杆城市。大力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以公共领域用车为重点推进新能源化。(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执法局、市邮政管理局、西安城投集团、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配合)
(3)深化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建设,持续提升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水平。(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执法局、市邮政管理局配合)
(4)持续推进老旧车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完成省上下达我市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和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任务。(市交通局、市公安局牵头,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配合)
(5)所有在用渣土车完成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替代。(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市公安局、市交通局配合)
(6)所有在用商砼车完成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替代。(市住建局牵头,市公安局、市交通局配合)
(7)全年新增或更新的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比例不低于80%。(市机关事务中心牵头)
(8)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控制区管控。(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9)持续推进重点用车企业门禁系统建设。(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10)持续实施过境货车分流综合管控。(市交通局牵头,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11)加快物流园区规划布局,完成不少于8家物流园区外迁或转型。(市发改委牵头,市资源规划局、市商务局配合)
(12)加强在用机动车管理。
加大货运、物流车辆污染治理力度,在集中停放地开展监督抽测。强化综合执法监管,实施多部门联合惩戒。全面落实机动车排放检测/维护(I/M)制度。(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持续推进政府投资类项目、民生保障类项目、重点区域土石方作业项目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以及符合“双三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市住建局牵头,市交通局、市城管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公安局配合)
大力推进渣土车“阳光运输”。夏防期加严管控期间,夜间渣土车清运仅允许使用纯电动及国六排放标准车辆,重点区域1公里范围内,暂停渣土车清运夜间审批(纯电动渣土车除外);应急管控期间,暂停渣土车清运夜间审批(纯电动渣土车除外)。(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配合)
8.扬尘治理工程。
(1)强化降尘量控制。持续加强扬尘污染管控考核,各区县、开发区月度平均降尘量不高于5吨/月·平方公里。(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2)加强道路扬尘管理。
严格城市道路保洁作业标准,城市主城区主次干道及主要入城道路积尘负荷监测稳定达到“优”级别。加强国省干线道路保洁力度,推进道路两侧裸露土地的绿化、硬化。严格易产生扬尘运输车辆监管。加强道路扬尘污染问题集中整治,市生态环境局每月对公共交通车辆走航排名后40名的路段进行公开通报,市城管执法局和市交通局同步开展集中整治。(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对城市公共区域、临时闲置建设用地、城区道路两侧和城区河道两侧裸露土地的硬化和绿化,对未及时清运的渣土实行高标准覆盖。(市资源规划局牵头,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水务局配合)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