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2-20 10:01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刘良伟
在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精辟概括并强调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让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安心谋发展的“定心丸”,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环保领域的一些专业人士,听听他们捕捉到了哪些机遇,如何破除未来发展的障碍,如何搭上时代发展的列车。
环保产业重新洗牌,谁能胜出?会议指明方向
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在这一背景下,哪些民营经济的发展机会更大?
从此次会议邀请的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可以看出,他们大多来自半导体、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领域,聚焦“科技创新型”这一关键词。未来,科技型企业是国家打造经济韧性与提升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撑。
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明确,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长期以来,民营环保企业在智能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在膜材料研发领域,我们准备基于Deepseek平台开发一个小模型,帮助我们更科学合理地设计研究方案。以前可能需要做1000次实验,耗费一两年时间,现在利用AI技术,可以直接废除一些不合理的实验,还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实验,提高效率。”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达膜)总经理方富林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智能化布局。
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三达膜今年计划将AI应用嵌入业务系统,包括研发、市场、水务管理等方面。
作为一家专注于电力核心系统的工业软件高新技术企业,清大科越副总裁郭梦婕告诉记者:“我们通过这次会议感受到,现阶段正处于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期,在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会议明确提出支持新能源、智能电网技术应用,而清大科越的虚拟电厂调度、储能运营等业务将直接受益于政策补贴和示范项目倾斜。”
伴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提速,企业能源成本管控需求激增。同时,高耗能行业面临碳排放约束,其能效优化解决方案(如工业用户侧智能微网)需求刚性增强,这将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借助会议传递的重要精神和信号,将共同推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武汉格林环保设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CEO姜琦介绍,近年来,政府通过多项政策支持措施,如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和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等方式,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我们看到未来环保产业发展充满了机遇,民营企业有机会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来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此外,国家对生态环境事业的大力支持,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多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
想突出重围?要有积淀和耐心
科技创新无疑成为民营环保企业从洗牌中存活发展的重要法宝。
“过去几十年,基于我国城镇化红利,历经了‘大基建’时代,在‘水宽鱼大’的情况下,环保企业呈现过度茂盛的状态,供应商过多,但同质化竞争严重,企业质量参差不齐。不少企业仅仅是因为踩在风口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机会,但不代表具有较强的竞争力。”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认为,当转型升级到来以后,民营环保企业需要推动科技创新,走“小而精”的路子,实现差异化竞争。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能够“杀出来”的民营环保企业是少数,大部分可能会被淘汰,但这是环保行业必然要经历的大浪淘沙、重新洗牌的过程。
哪些企业最终能够突围?他认为,在技术等方面有深厚积淀、对未来趋势有准确预判及有一定运气的企业。
三达膜就是一家得益于技术积淀成功拓展业务版图的企业。近年来,这家企业一直致力于深耕盐湖提锂技术。方富林介绍,这方面的订单已经占到企业总订单量的60%。一家新材料企业将盐湖提锂业务做大做强,方富林认为这不是“转型”。他认为,这是膜技术应用行业的延伸,盐湖提锂也是膜材料的应用领域之一。 “三达膜2016年开始研发相关技术,2021年才‘开花结果’。2024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我们来自盐湖提锂订单大增。过去的一些锂电池回收技术较为低效,现在我们可以把锂电池里面的锂、磷酸铁等精准回收,重新用作电池材料。提取碳酸锂——供给锂电池厂——对废弃锂电池中的锂进行回收,这种闭环的方式可有效缓解锂资源短缺问题。”
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科技创新和赚快钱有时也不可兼得。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资本缺乏耐心,倾向于赚快钱,容易走向“内卷”,这是当前我国产业界存在的一种较为明显的现象。但专家认为,在以科技创新为主的产业升级中,需要耐心资本支持。如果没有耐心资本,很难有创新成果。
民营企业希望得到哪些支持?破除哪些障碍?
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要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
这给民营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编辑: 赵凡
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应用中心村镇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焚烧专家委员会委员,环境部“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聘顾问。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天津创业环保、碧水源、中建环能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出版书籍有《涛似连山喷雪来:薛涛解析中国式环保PPP》和《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其中,《涛似连山喷雪来:薛涛解析中国式环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国全球繁荣基金全国水务PPP示范项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与政策建议研究、贵阳南明河综合整治(BOT+TOT)项目(北控水务) 、财政部第二批示范项目世行贷款宁波厨余PPP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