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5-12-14 10:24
来源: 《新环境》微信
作者: 王凯军
互联网+的时代,是模式为王的时代。关于禽畜养殖污染处理问题,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案例。在南水北调区域范围内,一间小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农业合作社模式,利用小额贷款机制,生产生物饲料、有机肥,种植有机茶和有机蔬菜,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公司为猪提供含有益生菌的生物饲料,再把猪产生的粪便通过处理变成有机肥,作为公司茶园和蔬菜大棚生产肥料。通过循环产业链,每年销售子猪、成猪、有机农业、生物饲料,可获得收入1.1亿元。这种循环产业模式,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究竟是继续在红海拼搏,还是去开拓蓝海?近几年,万达集团发展非常迅猛,提出了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包括商业、酒店、写字楼、住宅,集百货、超市、家电等多项功能,这就是模式的创新。
我认为,我们也要创新。从生态角度来讲,城市污水处理厂是一个负资产项目,如何把它转变为一个环境友好、社区友好、生态友好的正资产项目?我们需要借助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加以推广。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是城市生态综合体的重要载体。以水为载体,把公园、湿地、景观、农业等融合进来,形成一个综合行业,这需要我们拥有跨界经营的思维,形成行业的引领。
结论
一是环保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已经初见端倪,在部分经济发达和环境敏感地区,环保产业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是水处理在技术、政策、体制、模式上,进入了攻坚克难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是环保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形成,需要技术界、产业界和政府界保持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和产业能力的提升。(本文系作者在2015环境技术产业论坛上的发言,本刊见习记者雷英杰整理报道,标题为编者所加)
(王凯军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
编辑: 李丹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