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环境人】金铎:仁者无敌

时间:2015-12-11 21:46

来源:E20环境平台

作者:李艳茹

2.png

金铎的办公室里挂了一幅四字古体隶书横匾——仁者无敌。极具气质的短发,优雅大方的黑裙,坐在匾下沙发上的金铎,眼神明亮,举止娴雅。

“仁者无敌”是金铎的座右铭,也是她的行事准则。在她看来,仁爱,就是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善于理解、宽容,成就他人。生活如此,工作上同样如此。瀚蓝环境向固废领域的拓展就得益于她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处事风格。

“请给我5分钟”

瀚蓝环境招牌项目——位于大学城的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的前身是一个日处理400 吨规模的垃圾焚烧发电厂。2005 年,该厂由于运营不佳,周围居民投诉集中,已进入环保部的“黑名单”,场内所有设备被贴上封条,技术选型遭到业内一致否定。厂外居民抗议与反对,厂内跳槽成风,而垃圾围城问题亟需解决,运营企业和政府均陷入被动的境地。

面对那样的困局,政府希望找到合适的企业接盘,但奈于项目的困难现状和未知的前景,一度束手无策。那时的瀚蓝环境还是“南海发展”,在利润高、风险小的供水行业地位稳固、得心应手,毛利润将近50%。南海发展分外明白项目接手后的难处,但作为南海区最大的环保企业,金铎认为南海发展有替政府解决困难的责任。当时的金铎是南海发展的副总经理,主管公司投资业务,经过仔细研究,认为该项目存在“起死回生”的解决方案,接手后还可为公司进军固废市场找到切入点,符合公司发展战略。

在政府探讨该项目的会议上,金铎坐在会场第二排,没有发言的机会。在研讨会一度陷于沉默的时候,金铎果断地站出来,说:“请给我5 分钟”。

5 分钟里,金铎分析了该焚烧项目的症结所在,提出了解决方案要点,包括融资问题、项目改造和扩建、后续运营和监管等,并结合当时的南海发展在市政公用事业的经验和实际,提出南海发展可以为政府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最终,这宝贵的五分钟恰到好处的体现的南海发展的担当及能力,打动了政府。

2000 万,只为将心比心

一个人也约不到

然而现实并不如事先预想的那样能够按部就班、节节推进。项目接手后,南海发展成为周遭居民质疑的目标,而当时主管项目的金铎则无可避免地站在最前线。

金铎想,既然居民不满,那就先找他们沟通。“当时我们做了个蓝图,跟周围社区说我们要建一个新厂来替代旧厂,以为能打动他们,却全无效果。这使我深刻认识到社区对这个项目、甚至对政府的信任已经完全消磨殆尽,我们不具备任何对话的基础。”当时的金铎以该项目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身份去约周围的居民代表:15 个村委会,5所大学,却一个人也没约到。

2000 万改造 取信于民

第一次接触让金铎明白了居民与项目间的矛盾之深。怎么办?接了不小的项目,却第一次就吃了如此大的闭门羹。现在回想起来,金铎都能感觉到自己当时沮丧的心情。怎么办?

垃圾焚烧是公共服务,就是为社会为居民服务。当下周边的群众不满意,他们为什么不满意?如何才能让他们满意?金铎试着从周边居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自己设想成一个居民,去体验他们的感受,捕捉他们的诉求。同时,她也从政府的角度思考:政府为什么要把项目交给南海发展?政府想要什么样的结果?

两者结合,金铎决定先从居民诉求,通过升级改造和精细管理提升项目品质,表达为保障居民健康的决心,降低周边居民的疑虑,取得居民的信任——同时也对政府、对项目的信任。但这样的升级改造,需要投入2000 万元左右。在当时的“烂摊子”情况下,南海发展已经付出了1.2 亿收购日处理规模只有400 吨的旧厂,按一般做法,首先要做的是抓紧改善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不是投入在一个结果未知、与经济无关的事情上。作出那样的决定,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胆识。

让周边居民成为环保的支持者和宣传员

从臭气、污水处理、烟气排放等入手,在两年内将项目所有的可见污染进行改善、消除,项目运营情况大为改善。但是要获得居民的进一步信任,金铎明白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金铎决定,给周边居民发了监督卡,请他们一起参与项目管理。她把自己的手机号告诉居民,表示:“24 小时有效,发现问题就打电话给我投诉。”有次,电话接到投诉称有臭气,金铎马上赶到现场与同事们一起找原因。最后发现一个垃圾池下面有水沟,天气一热,水沟里面的水就有臭味。金铎先反省自己没有把监督工作做到位,应该以身作则,接受处罚——按规定,她当场交了1000 元罚款,相关领导也主动请罚。她的表率也让员工和居民看到了企业和政府治理污染的决心和担当。

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项目公司与社区的关系终于得以缓和,居民逐渐认识到垃圾焚烧没有想象中的可怕,终于开始与项目人员之间建立信任。

有了这样的对话基础,当项目后续扩建一个日处理量1500 吨的新厂时,听证、环评等环节都进展顺利,也得到了周边居民的认可。有了居民的期许和监督,项目的运营管理也达到了更加细致、严格的效果。

“周边的社区、院校原来都站对立面,但经过将心比心的沟通和行动,现在他们反而会帮我们进行宣传。发动居民成为环保的支持者和宣传员,项目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面对现在的结果,金铎颇感自豪和欣慰,“有些人在某一个阶段可能对你不认同,把你当作障碍;但只要我们怀着包容的心,从对方角度想问题,为对方着想,最终还是能够把人团结起来、把资源集中起来的。尤其我们作为为政府为民众服务的环保企业更应有这份信念。”金铎这么总结。

不仅要合格 还要成为标杆

与周边居民关系的改善,为项目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项目接手几年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利运转,被视作“负资产”的电厂开始有产出,政府也越来越信任他们,并逐渐依赖他们的帮助,双方开始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我们是乙方,政府是甲方,我们需要为客户着想,做好服务。要把项目做好,就一定要和政府形成伙伴关系。”

回顾这些年的经历,金铎如是总结。当一切取得了各方满意,金铎开始构想她的“提升”方案。她认为,缓解周围民众的情绪、维持项目正常运转,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解决了这个“开头难”的问题,就应当迈进新阶段,为政府、员工、民众创造更高一级的效果体验。

因此,金铎萌生了把项目做成行业标杆的想法,并提出建设固废综合处理循环工业园的的具体思路。“当时,在固废处理领域,同质化竞争现象已经开始显现,公司要从品质、创意、差异三个方面突破。”金铎的思路得到公司和政府的支持。经过几年的努力,从源头到终端系统处理的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成为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认可和推荐的产业园模式,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被评为全国首批AAA 级无害化垃圾焚烧发电厂等成果,不但获得了政府和民众的更多信任,也让项目员工有了更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垃圾处理可以从“头”开始

在南海区早期的垃圾焚烧链条中,收运环节较为分散、零碎,市政垃圾车的滴、漏现象也让市民头疼不已、避之不及,严重影响城市形象。而原始垃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续垃圾焚烧的运作水平,生活垃圾的预处理也是各家垃圾厂较为重视的难点。

金铎认为,从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和民众感知出发,处理好垃圾车二次污染的问题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此外,从源头控制原始垃圾质量及收运对保障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来源和焚烧效率至关重要。为此,金铎提出为南海区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系统的方案,并得到了区政府的认可。

有了构想,金铎就迅速组织团队着手实施:投资3.3 亿元,建设了包括10 个站点的南海区一体化生活垃圾转运工程及集中控制系统,为南海区1000 多平方公里七个镇街提供垃圾中转服务,总转运规模为4000吨/ 日。对垃圾车的统一规划、配置、调度机对垃圾的统一处理,既大大提高了垃圾转运和处理效率,也有效提升了环卫系统在民众心中的形象。

污泥问题回避不了就要全力以赴

垃圾收运、焚烧发电项目渐入佳境,一路奋斗的员工们额手称庆。此时的金铎又把目光盯上了“污泥”:“十一五期间大批污水处理厂的上马产生大量的污泥,会产生污染,需要着手解决。利用垃圾焚烧余热对污泥进行干化并焚烧是国家鼓励的技术路线。可以进行尝试。”

然而,当时的污泥处理在国内并没有成功的案例,污泥的恶臭控制在技术上仍是一个难题,不少员工担心对运营良好的园区产生不良影响,金铎的提议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

面对员工的顾虑,金铎也一度对项目的可行性产生怀疑。“但当我面对我的员工的时候,我觉得我又增加了勇气。员工的顾虑提醒我把问题考虑得更透彻,员工的一些正面信息的反馈也增强了我的信心。”现在,瀚蓝环境的污泥处理与园区的垃圾焚烧项目互为协同,项目运营良好。“目前来看,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不用扬鞭自奋蹄

2013-2015 年,是瀚蓝环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年。实施重大资产重组,18.5 亿收购创冠中国,上演了极具行业影响力的“蛇吞象”的并购故事。瀚蓝环境一举实现了从市政公用行业向环境服务业的跨越,完成了从区域性企业到全国性企业的转型。

作为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金铎及其所领导的团队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心血。也因此经常面对投资者及同行提出的同一个问题:“作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的管理者,在没有配套的激励机制的情况下,为何有如此的激情?动力何在?”对此问题,金铎的答案是:“政府的问题要解决,企业要有持续的发展,员工需要有职业发展的平台。作为管理者,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动力。”

要做“社会责任承担者和倡导者”

金铎的崇尚的“仁”将她推向“社会责任分担者”的角色,她全盘接收,全力以赴。金铎一直倡导把瀚蓝环境打造为“社会责任承担者和倡导者”。因此,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瀚蓝环境对外要成为“城市好管家、行业好典范、社区好邻居”的“三好企业”,对内要与员工贯彻“三分享”,即“财富的分享、能力的分享、价值观的分享”,并发起组建企业义工队伍回馈社会等活动,使瀚蓝环境成为行业内率先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之一。

在今年的蓝色焚烧热点论坛上,金铎介绍了瀚蓝环境蓝色焚烧的现行之路及解决邻避效应的成功实践,积极倡导更高标准的蓝色焚烧,并表示“承担社会责任,首先是自身运营过关,才能让社会信服、政府信任。在此基础上,追求更极致化的管理。"

经过多年的时间,“承担责任”成为瀚蓝环境的企业基因,更让瀚蓝环境成为业界尊敬的企业,让政府放心的企业,也为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起到示范作用。“提到瀚蓝环境,外界说我们是三好企业。这是最值得我们自豪的事情。”瀚蓝环境的员工自豪地表示。

管理是实践的艺术

面对社会和行业的浮躁,金铎仍保有理想化的心态。她相信仁爱的感染力,相信力量的传递、聚集与反馈。她信奉“仁爱”的力量,渗透到工作中,是想政府、民众、员工之所想,做超出其预期的服务和产品,赢得其信任;延伸到生活里,她对自己保持高要求而待人宽容,以成就他人视为成就自我的价值体现。友人形容金铎:“她的处世态度像一次人文试验,用自己的仁爱包容、全情投入和坦诚相待来试验是否会收到正面的反馈。”

这种思路下,金铎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她看重由内而外的主观能动性,不愿通过苛责他人来达到某种效果。“我希望在身边能聚集一批‘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人才。有自省能力、有定位追求、认同我的价值观。”

金铎认为管理是“实践的艺术”,没有一种既定方法可以直接套用,需要将心比心地理解对方的感受,适时给予协助和指导。管理实践中,金铎要求自己凡事“反求诸己”。她解释,把一项工作交给别人,需要选对人,需要给他相应的资源,需要及时跟踪。如果员工工作未达到预期,她会思忖,是否选对了人?是否配给了足够多的资源?过程中有没有跟踪到位?自己问题找到后,再坐下来与大家复盘,先自我检讨,再讨论还有哪儿没做好。

在瀚蓝环境餐厨垃圾项目的推进中,由于需要同时对项目进度和质量负责,项目出现了些许延误,负责人心理压力很大,着急、歉疚、焦虑的情绪交杂。金铎知晓该项目进行的难点,对于负责人的工作状态看在眼里。在讨论会议上,金铎笑着与大家说:“他一定是想做成全中国最好的餐厨项目!”金铎对项目表达充分的理解并增加了资源的支持,项目负责人不由心生感激。卸去了心理负担,工作进行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金总是个很包容的人,从来没见她训过别人。”“印象中从没发过火,在工作、生活各方面都很关心下属。”“和她相处如沐春风,不觉得她是领导,像知心姐姐。”这是瀚蓝环境各级员工对她的评价。

工作之余,金铎喜爱阅读,各种文学类型兼容并蓄。她认为阅读是保持对工作生活热情和营养的必需品。她最近迷上《褚橙你也学不会》,深受感动。在公司的读书会上,她以分享导师的形式,边给员工授课边向员工分享她从书中体会到的属于褚橙的“认真基因”,“环境行业挺浮躁,应该学学褚时健先生的做法。”

在采访的末尾,笔者问金铎,她的成功是否源于她追求完美的态度,源于她一丝不苟的作风。金铎粲然一笑:“我相信仁爱的力量”。

编辑:成苗苗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