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7 13:13
来源:珠海环保厅
五、环境监测专章
(一) “十二五”工作完成情况
1、高效完成“十二五”各项监测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市环境监测工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污染减排等环保重点工作来展开。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每年下发的《广东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要求,我市制订了对应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各类专项监测的监测计划及预案,保质保量地完成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工作。根据《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等有关要求,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在绿色明珠网站上栏进行公开。建立完善了预警应急监测管理制度,及时编制完善《珠海市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和《珠海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等。加强人员在预警应急监测工作领域的培训,逐步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应急监测队伍。
2、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十二五”期间,投入5000万元用于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河流水质安全预警体系建设、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核应急与辐射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开创了我市环境监测工作的新局面。
(1)推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市、区财政共投入资金约2600万元用于我市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各级监测站均通过标准化验收。同时,我市配备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全自动石墨消解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固相萃取仪、非甲烷总烃专用色谱仪等系列大型实验室分析仪器,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竣工验收监测、信用管理核查监测、环境质量核查、污染源普查、土壤调查等环境管理任务提供了大量详实、准确的监测数据。
(2)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2012年6月,我市在唐家、吉大、前山、斗门4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要求,开展了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6个基本项目的监测与空气质量的评价工作,成为全国率先实施新标准的74个重点城市之一。
2014年,为全面监测、评估全市各区(功能区)空气质量状况,开展了“珠海市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项目建设,在横琴新区、金湾区和高栏港经济开发区新建3个空气质量市控监测站点,不断完善全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实现了全市空气质量监测全覆盖。
(3)建成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
为做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下的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市监测站建成“珠海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实现我市PM2.5等项目的浓度水平、空气质量等级的预报,特别是异常天气条件下,配合我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做好预警、发布预警信息。每日预报结果在网络等媒体进行发布,还通过手机APP应用,实现我市空气质量实况与预报结果手机一键通。
(4)河流水质安全预警体系、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稳定运行。
“十二五”期间,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我市河流水质安全预警体系和城市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稳定运行,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实现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现代化,实时、准确掌握城市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和城市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的声环境状况。
虽然我市在“十二五”期间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监测任务,监测能力不断提升,但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社会化监测机构准入、管理机制仍需完善,监测队伍任务重、人手少和技术人才匮乏的局面仍未有突破性的改善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二) “十三五”工作任务
1.健全涵盖多要素的立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按照“全面设点、全省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总体要求,建成国际先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等多要素的环境质量立体监测网络。建设大气复合污染成分监测网,强化对污染较严重区域的污染源追踪解析。优化完善现有主要河流、入海河流、主要湖库及入库支流监测断面,加强对主要河流、饮用水水源地、农村水环境和重大风险源下游等区域环境敏感断面的监测,逐步补充环境敏感区、重要港湾及人类活动频繁海域等监测断面。建立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重点工矿企业及周边、固废集中处置场及周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周边等区域为重点,设置土壤风险监测点位,定期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深入推进国控点水体和空气γ辐射环境监测,逐步完善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强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推进无人机航空遥感应用示范项目。
(1)大气环境监测网络
建设大气超级监测站,具备大气复合污染地面监测、雷达探测、卫星遥测以及大气物理、大气化学、污染过程、区域传输等多维多要素的监测能力。并加入国家大气超级站联盟。
优化完善现有城市站建设,逐步建设路边、码头、农村等空气监测站点及垂直监测、遥感监测等专题站点。推进区级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建设大气复合污染成分监测网,强化对污染较严重地区的污染源追踪解析。提升VOCs、重金属监测能力。
(2)水环境监测网络
优化完善现有主要河流、入海河流、主要湖库及入库支流监测断面,加强对主要河流、饮用水水源地、农村水环境和重大风险源下游等环境敏感断面的监测,逐步补充环境敏感区、重要港湾及人类活动频繁海域等监测断面。逐步开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物毒性实时监控系统建设。提升全市饮用水水源水质全指标监测、水生生物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监测能力。
编辑:程彩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