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全文发布

时间:2017-05-26 11:38

来源:住建部

三、规划任务

(一)加强道路交通系统建设。提高交通综合承载能力。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功能和级配结构。建设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络系统。强化次干路、支路建设。进一步提高建成区路网密度。打通“断头路”。提高道路通达性。加强城市道路与桥梁的养护、改造。通过盘活存量。提高既有路网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水平。

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坚持差别化供给原则。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供给模式。以居住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医院、学校、旅游景区等特殊地区为重点。通过内部挖潜改造建设停车场。并在有条件的周边区域增建公共停车场。加强城市建筑物非机动车、机动车车位配建。鼓励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并按一定比例配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有序发展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建设。倡导绿色出行。

(二)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促进居民出行高效便捷。

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作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应积极建设城市轨道网络。优化轨道交通功能层次ꎻ符合条件的大城市。应当结合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因地制宜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构建覆盖主客流走廊的城市轨道交通骨架。

注重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开发的有机结合。促进城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开发时序、强度相匹配。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开发协调互动发展。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构建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构建步行、自行车、公共汽(电)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机衔接。

(三)有序开展综合管廊建设。解决“马路拉链”问题。

加强地下管线建设改造。保障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全面改造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漏损严重、瓶颈管段的供水管网。降低管网漏损率和事故率。因地制宜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建设。对暂不具备分流改造条件的。要建设截流干管。适当加大截流倍数。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供热、燃气、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线进行维修、更换和升级改造。对存在塌陷、火灾、水淹等重大安全隐患的电力电缆通道进行专项治理改造。推进城市电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工程。推进老旧小区水电气热及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打通市政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地下空间“多规合一”。统筹布局各类地下设施。

合理布局综合管廊。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和成片开发区域。新建道路必须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因地制宜推动综合管廊建设。逐步提高综合管廊配建率。在交通流量较大、地下管线密集的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等地段。城市高强度开发区、重要共空间、主要道路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以及道路宽度难以单独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优先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至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马路拉链”问题得到明显改变。

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所有管线必须入廊。合理安排各类管线的入廊顺序。健全入廊、有偿使用、收费保障和监管等制度。形成入廊完备、收费合理、运行顺畅、保障充分、监管有力的综合管廊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四)构建供水安全多级屏障。全流程保障饮用水安全。

推进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满足城市新增人口的用水需求。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对水源污染、设施老化落后等导致的供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水厂、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的更新改造。针对因原水污染导致出厂水高锰酸盐指数和臭味等指标超标的水厂。应采用强化常规工艺。或采用预处理或深度处理工艺等方式进行升级改造ꎻ针对现有工艺不完善导致出厂水铁锰、氟化物、砷等指标超标的水厂。应以增加除铁、锰、氟、砷工艺为主进行升级改造。水厂改造要设置水质在线监测。并综合考虑应急处理的要求。加强应急水源、用水源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安全供水保障能力。

扩大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有序关停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提高公共供水有效供给。开展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加强供水管网漏损检查和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实施城市节水综合改造。推进城市再生水雨水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全面建设节水型城市。

(五)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强化水污染全过程控制。

以黑臭水体治理带动城市水环境改善。提高水体的生态、景观、游憩和文化功能。促进城市品质提升。按照因地制宜、一河一策的原则。综合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措施。科学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地方政府根据所公布黑臭水体名单、总体整治计划及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公布水体整治效果。避免“一年一治、反复治理”。

对黑臭水体及其支流汇流范围内的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因地制宜开展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力争做到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排放。要通过雨污分流、污水管网的建设与改造提高污水管网质量。逐步使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达到设计要求。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出水不能达到水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污水处理厂。要进行相应的提标改造。对雨季溢流频率高的污水处理厂。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或污水处理厂增容扩容改造。敏感区域的污水处理设施应尽快提标改造。达到国家相关要求。加快城市排水与污水监测能力建设。所有设市城市应具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测能力。

强化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按照“绿色、循环、低碳”原则建设污泥处置设施。现有不达标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加快完成达标改造。优先解决污泥产生量大、存在二次污染隐患地区的污泥处置问题。污泥处置设施布局应“集散结合、适当集中”。提高处理的规模效应。因地制宜选择污泥处理处置措施。拓展达到稳定化、无害化标准污泥制品的使用范围。尽可能回收污泥中的资源、能源。


编辑:洪翩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