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

时间:2017-09-25 15:37

来源:四川省政府

下一代通信射频前端芯片/模组。围绕民用4G/5G通信及WiFi/蓝牙/GPS需求,依托四川先进的GaAs特色工艺线,设计、开发毫米波射频收发前端及配套芯片等(如PA、LNA、SW、ANT等芯片或模组),抢占射频通信芯片市场,增加自主设计的射频收发芯片的占有率。

汽车及无人机防撞雷达产品。根据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行业等新兴业务的发展需求,设计、开发车载和机载高精度、小体积、低成本防撞/导航定位雷达产品的射频前端芯片和信号处理芯片等,以芯片推动民用雷达发展,增加国产雷达在日益庞大的汽车、无人机等市场的占有率。

射频信号采样/处理芯片。面向射频通信芯片和相控阵雷达,开发射频通信所必需的高速高精度数模转换芯片(ADC/DAC)、高速专用ASIC芯片等,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实现整颗射频芯片的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批量应用于我国的通信基础设备。

6.基础核心软件技术

强化我省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推进软件外包业务。重点攻关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智能选举系统、多媒体互动平台、金融税控机、智能软件、信息安全系统、灾害监视和公共安全预警系统、电视数码制播系统、数字内容产品、面向行业(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旅游、电信、税务、社保、公安、会议、石油、电力、烟草等)的应用软件、以及各类集成应用系统嵌入式软件、机器视觉系统、三维仿真系统、电子阅读系统等。推动软件技术参与我省支柱产业(钢铁、汽车、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商业服务、消费娱乐业等)的行业信息化,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7.虚拟现实关键技术

着力发展AR/VR安全可靠自主芯片产品。以游戏娱乐、教育医疗、体育广告、公共服务等行业的需求为主导,研发生产高性能、通用化、智能化、高可靠、易使用的AR/VR芯片产品,逐步提高国产芯片产品在AR/VR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重点突破AR/VR基础显示组件装置研发。重点突破AR/VR基础显示组件装置的研发,包括专用光学材料、核心光学构件、支撑硬件装置和软件系统等,与行业用户深度合作,逐步整合AR/VR基础显示组件制造产业资源。

大力发展AR/VR硬件终端产品及应用。将产业资本引导向一系列真正贴近和适应行业应用的硬件终端产品,包括各类VR/AR一体机、VR/AR手机、VR/AR云终端等,丰富和完善VR/AR产品形态,开拓行业应用,提高VR/AR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航空航天

1.航空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

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整体叶盘、叶环加工技术,焊接叶盘、电化学加工叶盘等特种加工技术,宽弦风扇叶片制造技术、空心导流叶片加工技术、叶片小余量精锻、特种喷涂、薄壁燃烧室机匣加工、钛合金焊接等特种工艺和配套特种设备。

2.航空大部件制造技术

大尺度钣金成形新工艺、新装备研究。重点研究蒙皮拉形、柔性多点切边、镜像铣削型材拉弯、橡皮成形、喷丸成形、蠕变时效成形、充液成形、热冲压成形、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等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开展以柔性装配工装为代表的智能化工装的总体设计、控制方法、调整、校准、维护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复合材料共固化、共胶接为核心的整体成型技术以及各种自动装配技术。

3.民用大飞机航电与航空运行及空管技术

民机客舱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客舱系统需求分析、网络架构研究、核心设备及集成验证研制等专题研究。在民航运行方面,开展新一代机场行李高速智能处理、机场场面及跑道安全监控、多机场终端区协同运行、机场助航新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在空管系统方面,重点针对民用航空机载导航系统设备研制,开展静态和动态两种射频信号激励机制的研究。研发符合国际标准的精密进近仪表着陆系统设备,突破我国自主仪表着陆引导技术。

4.航空维修与再制造技术

航电深度维修技术研究。针对机载的电子电气系统、飞控飞管计算机系统、通信导航监视无线电系统、仪表指示系统等设备,研究飞机数据交付与数据维护技术、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射频激励技术、板级深度维修技术;针对民机动力装置,研究发动机翻修、发动机试车、热循环检测、探伤等技术。

5.特种通用飞机及无人机技术

针对特种通用飞机,研究其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技术,提出平台设计的需求和任务载荷的配置方案;突破应用于不同对象的飞机平台改装技术,实现相关技术的国产化;研究任务载荷与飞机平台的适应性改造技术;研究适应不同作业需求的机载多任务载荷系统总体设计与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小型通用无人机的批量化制造技术、商用无人机服务体系的研究。

6.航天宇航产品及分系统技术

开展空间站物资管理分系统、货运飞船货运保障分系统、新一代载人飞船物资管理分系统、载人登月飞行器适居工程、载人深空探测适居工程等重要宇航分系统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研究大型适居性柔性太空舱总体设计、可充气式居住舱人居设施设备及物资保障、微小卫星快速响应发射技术、星载量子雷达、卫星激光防御技术、天基微型火箭、低成本商业运载火箭、多功能柔性复合防护结构等前沿或关键技术。

7.宇航产品及零部件制造技术

开展宇航产品自动化三维装配技术、数字化车间管控技术、关键构件智能制造单元技术、贮箱全自动化焊接技术、焊接应力检测与消减技术、部段自动化铆接技术、贮箱箱底整体旋压成形及装备研制技术、激光选区熔化型增材制造技术、高温隔热涂层自动喷涂技术、复合材料模压技术、纤维缠绕成型技术等研究。

8.航天伺服控制系统及核心基础件设计及制造技术

针对弹、载、星、船等宇航产品伺服系统和核心阀类元件的产品体系,开展大推力行星滚柱丝杠机电作动系统技术、高集成度电液伺服控制技术、高频响数字电动伺服系统技术、低速大锁紧力矩电动伺服系统技术、抗超高力学环境电动伺服系统技术、高温小型化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并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精密制造技术,数字化制造系统及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突破批量化生产的技术瓶颈。

12345678...15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