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5:37
来源:四川省政府
3.重载铁路技术
开展重载铁路线桥隧关键设备及技术标准、线桥隧的状态评估与监测检测及故障处理与快速修复、重载机车的操纵控制优化技术、特殊条件下通信信号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在重载机车、重载车辆、重载轨道等方面形成一批重点创新产品。
4.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
重点突破轨道交通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自动化、基于车联网的混合路权运行控制、城轨网络化运营等关键技术;开展中低速磁悬浮系统、悬挂式单轨系统和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建立设计标准规范体系,形成低噪低振动车辆、再生制动及超级电容、牵引制动系统、轨道和桥梁系统、机电设备系统、运营控制系统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具备完全自主化与产业化能力;研究掌握新型制式轨道交通运营保障关键技术,形成运营保障规范体系,研制运营保障关键装备并形成自主化与产业化能力。
5.土建设计修建技术
开展桥梁全寿命设计理论及结构健康指标体系研究;开展桥梁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及应用研究;开展300米以上高塔及其斜拉索快速施工技术、铁路斜拉桥无砟轨道应用技术、桥梁深水设置基础设计施工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桥梁结构健康诊断评估、数字化管养及维修加固技术研究等。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修建技术,进一步做好设计、施工、检测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开展隧道机械化配套施工技术研究;深入进行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山岭隧道快速修建技术研究;继续开展穿江越海沉管隧道、新型悬浮隧道、地下工程深大基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等;推进隧道变形监控量测系统和防坍塌监控管理平台的工程应用。
6.“互联网+工程与设备监测预警”技术
研究基于轨道交通行业特点研发互联网+工程安全运维协同平台,采用多种新兴技术融合方案,将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基础设施服役状态、周界安防等铁路运营环境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进行集成;基于互联网+工程安全运维平台的多源数据及多元信息集成及展示技术研究;不同类型传感器封装及应用技术研究;有线、无线(公网、专网)、北斗卫星多种数据传输方式的通讯组网技术研究等。
7.轨道交通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研究及应用
开展以“智慧铁路”为代表的“智慧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开展新兴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技术与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相融合研究,全面开展铁路集装箱物流体系研究。研发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的轨道交通运营检测和养护装备,研发车载探地雷达快速检测系统,陆地交通基础设施灾害预警预报、防灾减灾系统,高速铁路道岔监控系统等。
8.装备及工业产品制造技术
开展高性能复合材料车体及转向架技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减震降噪新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形成新型轨道装备、传动与制动装备、大功率柴油机、超高压液压系统、列车牵引控制单元、新型减震降噪材料等一批关键零部件;研发新能源车辆;发展新制式轨道交通车辆及配套装备,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安全、环保、节能、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在基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高速轻量化车体技术、车体仿生学轻量化技术、先进焊接材料与工艺装备、耐碰撞新材料及工艺、减振降噪新材料、轻质高强度复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一批重点创新产品。深化研究节能型、环保型、智能型的专用施工机械等。
(六)节能环保
1.高效清洁节能锅炉
开展高效清洁节能锅炉关键与共性技术研究,重点突破大型超超临界发电、大规模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燃煤烟气多种污染物综合脱除、煤炭高效清洁燃烧、燃煤替代及锅炉余热利用、锅炉智能燃烧等关键技术,形成高参数新型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大规模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装备等重大高端装备。
2.低温余热余能利用装备
开展新型高效换热器及余热锅炉技术,新型低温及超低温余热余能发电成套装备和利用技术,基于热管、蓄热、蓄能等高效换热器及余热锅炉,非稳态、间歇式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及装备,提高四川省低温余热余能利用装备研发制造水平。
3.高效节能电机及电力装备
开展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电动机用铜转子技术、基于新材料的高效电机、系统和电力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控制融合技术、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装备、新型节能电力变压器、线路节能技术、有源滤波等电网节能技术与装备开发,提升我省节能电力装备研发设计制造水平,有效提高研发制造能力和设备配套能力。
4.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装备
开展大气污染源监测、高效清洁燃烧、烟气综合治理与利用、工业与民用油烟净化、颗粒物高效综合治理、汽车尾气高效催化转化及净化、工业VOCs减排和治理、恶臭气体控制、各类大气污染源协同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形成具有四川优势与特色的大气污染防控成套技术装备,服务我省与全国大气污染防治。
5.水污染治理
开展城市生活污水高效低耗处理技术、重点行业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装备、流域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污水处理与回用、水环境监测与预警、水生态资源保护与建设等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攻克膜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重点示范污泥生物法消减、移动式应急水处理设备、水生态修复技术与装备。推广污水处理厂高效节能曝气、升级改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污泥处理处置等技术与装备。
6.固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开展工业及民用废物综合利用及处置、危险废物的安全运输及处置、节能型高效污泥安全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及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垃圾焚烧等核心技术研究,形成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智能分选、垃圾渗滤液的高效深度处理、节能型高效污泥安全处置等成套技术装备;开展报废汽车拆解及再制造、机械零部件再制造及材料回收、特色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