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处在国际化路口的环保企业如何看待一带一路机遇?

时间:2018-04-11 09:42

来源:宇墨智库

作者:史方标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概念提出的第4年,实际实施已3年之后的2018年居然依旧是新年春晚的最重要政策宣传主题(甚至没有之一),不得不说颇有些让人感到意外。但若考虑到中国长期持续存在的工业产能、外汇资产过剩等经济现状,中国相当一部分边境国家在西方大国逆全球化思想逐渐占主流逐渐把外交重心转向中国等国际政治背景,执政层长期高举“一带一路”战略旗帜,并将之当做政策引导的重要方向也确实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随着“一带一路”大战略引领数千亿对外投资资金和成百上千各类投资项目的落地,其也切实地为环保产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故事内容。一些具有国际视野和相关能力的环保企业,也在近年开始真正的承接和运营市政水、固废、甚至修复类环保项目,积累国际项目经验。

一些行业人士甚至把近一两年中国环保产业的国际市场动向和趋势总结为:“买在欧洲,卖在一带一路”——在以欧洲国家为主的环保产业成熟市场购买相关技术和企业标的,同时,在以“一带一路”国家为代表的环境基础设施和环保服务新兴需求国家进行业务拓展,获得实际项目业绩和营收。可以说非常到位了。

当然,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过去几年国内环保企业的“一带一路”相关业务增长,更多还是量的层面,少有质的层面的突破。首先,“一带一路”项目还是以基建,资源类项目为主,环保内容占比一般,远不及在国门内环保内容在PPP大潮中的重要性。其次,环保企业在“一带一路”环保业务的拓展中,依然需要高度依赖战略的举旗人和主角——奉命出海的大国企央企。作为配角的环保企业在项目的选择,以及客户接触谈判的过程中,控制力和话语权都比较低。

而到了2017年中旬,随着环保部制定的两项重要政策《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及《“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的出台,“一带一路”的环保机遇也开始由虚入实,逐渐由量变走向质变,甚至可能成为中国环保产业未来几年最为重要的发展主题。

“质变”发生的产业内部驱动力

做出未来几年会是“一带一路”环保产业机遇风口这一预测,凭借的并非简单的政治口号,或者数条与企业相关的新闻。更多的,是基于产业本身之水到渠成的内部驱动力。

其一,是投资重点转变的驱动力。PPP政策收紧,“起飞转平飞”之后,国资性质的社会资本方投入到PPP项目中的资金规模势必减少,金融机构针对相关项目的贷款和其他融资类型的资金也将收紧,而政府方将PPP模式滥用与差项目和假PPP项目的情况审核和问责也更加严格。因此,环保企业,特别是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国企央企将部分投资重点转至“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环保市场,无疑是更加顺应政策潮流和政绩导向,这一趋势将非常可以预期。

其二,是前期试错经验积累产生的驱动力。在过去五年,中国环保企业的海外市场尝试主要有两个特点:并购和欧美。即,主要通过并购完成,目标市场主要是欧美国家。但事实上,除了通过吸收海外技术,获得国际品牌,依然以提升国内市场竞争力为目的的并购外。真正打入发达国家市场的资产类并购的数量和经济收益都并不突出,此方向的政策导向也比较暧昧,在政策和金融方面的管控时不时收紧的情况下,无论国企还是民企,都难以一鼓作气无所掣肘地在这一领域践行大资金体量的,持续且成体系的投资。正因这样的试错经验,具有上述两个特点的海外投资在16、17年整体是有所收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环保企业自然也有改变投资方向的需求——由“并购+欧美”改为“项目+一带一路”,其政策更加明确,项目投资体量较小,适合更多的环保企业,金融风险也较低,此外也有更加多的合作伙伴,无疑是更加有风险-收益性价比的更优选择。

其三,是环保产业内部企业间竞争的明显加剧所产生的对外“挤压效应”。2017年,无论国企还是央企,无论上市公司还是新三板企业,无论是大型的环境产业集团还是小的技术型企业,几乎全部都更加切实地感觉到了竞争的压力,而且这一压力直接体现在了业绩和营收上。水、气、土十条、环境税法等重磅政策已陆续出台,顶层环保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定型,因新政策催生的“市场福利”将越来越少,环保企业不得不直面竞争,更多地通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对手处“抢项目”。行业内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将视野转向国际市场是有此能力的企业比较合理的选择。环保企业过去以“玩票”的心态和”讲故事”的目的做海外项目的情况将出现改变,转为真正地将海外事业部当做重点投入重点发展的新业务板块,真正地将海外项目当做利润的增长点。

以上种种论述希望导出的是这样一个结论:过去几年中国环保产业对一带一路环保业务已有所试水,但行业整体远未形成大的趋势甚至行业发展主题。而在未来几年,随着内外驱动力的成熟,这一投资方向很可能成为新的行业风口。

12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