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13 16:32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晓佳
导读:8月8日,E20环境平台特别组织文化沙龙,从传统文化、中医、国学、佛学、产业等视角探讨“上善若水”的丰富含义。以期联通传统文化与环境产业,拨开迷雾,更好地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专题报道地址:
“十九大”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崭新时代的标志之一,就是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应该成为一种常态。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傅涛认为,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更需要文化的力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将更好地指导行业发展。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环境产业的发展,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产业已经到了发展的风口期和机遇期。在这股浪潮下,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陷入迷茫,进入了热潮后的冷静期。而高度的文化自信,也给迷茫中的企业带来了坚定地信心。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上善若水”、“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均出自老子《道德经》,老子以水喻道,提出水之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8月8日,E20环境平台特别组织文化沙龙,从传统文化、中医、国学、佛学、产业等视角探讨“上善若水”的丰富含义。以期联通传统文化与环境产业,拨开迷雾,更好地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老子出关“紫气东来,骑青牛”塑像
对“上善若水”的误解有多深
自古以来,关于《道德经》的注释有很多:最早有王弼的《老子注》,曾是《道德经》的唯一留传,之后有汉•河上公的《河上公章句》,唐玄宗李隆基的 《御注道德真经》,之后宋元明清直到现代都有不同的《道德经》注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APEC会议上的致辞中引用《道德经》,“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我们有责任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见证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会长、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鹏明介绍,现在全世界印数最多的读本就是《道德经》,《道德经》发现了最普遍的一些真理。很多人认为,《道德经》是传统文化之根。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道德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沙龙现场嘉宾们针对“上善若水”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北京慈方中医馆馆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贾海忠作了主题分享,他认为,人们在学习《道德经》的时候,很多都在断章取义,并没有真正系统的理解,因此难免会有很多“误解”。他将《道德经》中所有与“善”相关的语句进行了分析,认为“善”其实强调的是“顺从”。
北京慈方中医馆馆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贾海忠教授
如何理解“善”,贾海忠说,《道德经》中没有把善与恶对应起来,而是将善与不善相对应。“善”实际上是一个会意字,从羊从言,善的本意是顺,顺从性最好就是所谓的“上善”。
而水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水的顺从性是最好的。虽然利万物,但并不是主动在利万物,而是随顺万物,不自争,不他争。这些恰是上善的含义,可能正因为如此,老子才强调“上善若水”。
“心合于道才是大德。” 贾海忠认为,“道”指的是客观规律,“德”指的是人们的认识合乎客观规律,带有一定的容纳性。能够正确的认识真理,所想所做与自然规律一致,才是大德。
“行合于道才是真善。”《道德经·第八章》中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随顺万物,利于万物,不自争、不他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贾海忠认为,居善地,住所要顺应地势,不做大的改造;心善渊,思考要遵循正确的轨迹;与善仁,帮助别人一定站在不偏不倚的位置,即是公正;言善信,谈论问题的时候要遵守信用;政善治,政指的是调和,治既是遵循自然规律,也就强调的是做矛盾调和的事情要顺应自然规律;事善能,做具体的事情要顺应自己的能力;动善时,开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要顺应时机,如春种秋收。
编辑:徐冰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