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从半年度的十大热点,把握环境产业发展趋势(上篇)

时间:2018-07-12 09:08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肖琼 赵瑞英

摘要: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生态环境的治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环境产业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坚力量,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严控金融风险,使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持续收紧,PPP项目规范化调整,企业面临新的融资困境。2018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环境产业的重要转折年,企业能否在金融困局中把握市场机遇,需要解读国家政策导向,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对此,E20研究院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梳理了2018年上半年环境产业政策与市场的十大热点,希望能为产业界带来新的启示。

本文分上、中、下三篇陆续报道,此为系列报道之一。

一、用两山理论寻找“绿水青山”的价值增量

十八大之后,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九大之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论”)写入党章,2018年 “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相统一。可以说,十九大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两山论”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并将三者紧紧的联系到一起。“两山论”将不仅仅只是一个理念,十九大之后将走向落地,这一点,在一些理念先进的地方政府的产业转型、环境产业的战略升级中,均已得到了体现与验证。

“两山论”的核心就是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展经济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即“绿水青山”是基本条件。2018年,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两山论”深入民心,习总书记去多地考察指导工作的重点都是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论”的绿色发展观作为贯穿每个城市的发展主线。

2018年4月13日,习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海南发展的根本立足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这一片海上绿洲和这一汪湛蓝海水,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方面作出更大成绩。

2018年6月14日,习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在习总书记的重要指导下,“两山论”成为地方发展的指导思想,地方政府加强了对“两山论”的探索,“两山论”的前提就是绿水青山,环境产业是实现“绿水青山”的中坚力量,落地“两山论”为环境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政策上国家给予积极的支持,如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及各地方发布的环境管理条例等。制度和法律的制约是重要保障。

其次,“两山论”在全国各地掀起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浪潮,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其一是范围的不断扩大,从“美丽中国”到“美丽乡村”建设,从流域到河道治理,重点治理区域也在逐渐扩大;其二是标准的提高,治理的深度不断加强,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点治理模式将不再适用,更多的是流域、区域的深度治理、生态治理,标本兼治;其三效率要求更高,以前2年完成的任务可能缩减到1年,因为环境的治理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所以治理环境也是在跟时间赛跑。

再次,“两山论”落地需要“两山产业”的推动,作为几乎所有产业价值链末端的环境产业,是离两山产业最近的产业,已有不少“吃螃蟹“的企业开始向两山产业转型升级,如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餐厨垃圾回收项目,北控水务集团的稻香湖再生水处理项目,山西中农国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态农业项目等。通过延长产业链,将原产业链的终点变成下一个产业新的起点,产生新的生态循环,释放出新的价值增量,将生态循环的价值不断放大。两山产业,必将为环境产业的未来,打开新的机遇与空间。

二、大部制改革,行政管理也要服从绿色发展

2018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组建了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此次改革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一并列为政府职能。改革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强化了系统全面的环境管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职责更加明确,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这表明我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对绿色发展的长远规划,即行政管理也要服从绿色发展,自然资源部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管理,有利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为生态环境的考核奠定基础;生态环境部的成立更加完善生态保护的地位,将生态和环境统一起来,将保护和发展统一起来,更加强化环境管理的职能,也体现了国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决心。紧接着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政策等更加全面、严格,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新出台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包括随后开展的专项督查、强化督查等也表明国家对治理环境的强度和力度。

预计未来,还会出台更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督查、督察将更为频繁且将走向常态化、精准化,向环境产业释放的信号是生态环境治理市场需求巨大,环境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 三大“十条”攻坚之下,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压力上升

随着国家“水”、“气”、“土”三大行动计划和一系列的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顶层战略规划的实施,各地方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目标考核取得了扎实的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

“新大气十条”正式发布,大气治理的范围更加精准,考核更加严格。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