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赵华林:重大转折点下,环境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8-12-17 09:52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李艳茹

  对于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30年时间,国务院国资委副部长级干部、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认为,这是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段时间,赵华林见证了固废领域管理治理的全过程,参与《巴塞尔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鹿特丹公约》等文件谈判,作为政府间的环境谈判代表等,积累了对环境产业的多维度思考。12月13日,在“2018(第十二届)固废战略论坛”中,针对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赵华林向与会人员分享了他的观点。

image.png

赵华林

  本文内容根据嘉宾发言内容整理。

  环保产业面临重大转折点

  毫无疑问,环境保护产业正处于重要的转折点。以前,五万多家良莠不齐的企业“一窝蜂”做环保,都可以赚到一些钱,现在则到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转变的时候;以前,靠人脉就可以拿到项目,现在到了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阶段。产业到了调整与整合时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赵华林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类似于汽车中的动力系统和制动系统。当今时代,汽车评判标准已不在动力系统,而在制动系统。环境保护的好坏可以看作社会运行好坏的标志。对于二者的辩证关系,赵华林解释:“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是第一性的,它决定了环境质量的阶段。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就有什么样的环境结果。环境管理能够促使结构调整,促使经济更好的发展。最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在此转折点,环境产业迎来重要机遇: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前所未有,管理与治理体系已比较完善;从人民的生态利益出发,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论成为党和国家的首要战略、政治意愿;以严格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三个十条,蓝天保卫战、绿水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以中央环保督察为核心手段进行强监管,以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以绿色金融、PPP等多种财政与金融措施为支撑,环境产业必将迎来广阔的前景。

  今年以来,金融环境强监管带来巨大压力,无论对经济还是环境产业,均产生重大影响。为防范金融风险,中央各部门出台很多措施,以资管新规为标志,使得各方资金一下子收紧。在此过程中,多家民营受到重创。赵华林则认为:“政策调整的初衷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降低地方政府的潜在债务和央企的杠杆。国家不会想让民企受伤,仍然希望民企能够得到良好发展。”

  尽管如此,在强监管压力下,一些发展中的困难逐渐暴露。监管要求运行、设施、投入都要到位,而散、小、乱依然是当前产业基本特征。企业普遍缺少核心竞争力,技术趋同、模式趋同,缺乏创新,缺乏优秀的管理团队。同时期,央企、国企大量进入,带来的竞争加剧了行业的震荡。

  种种压力下,需求上升为产业带来转型升级的挑战。赵华林总结:“环境监管没有创造一般性基于末端治理的市场需求,传统的大规模末端治理供给市场基本饱和,遗留下来的60%的生态环境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如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环境治理、地下水污染,VOCS治理等。这些问题都亟待技术创新,需要系统化的供给能力和模式创新,促使环保产业走向系统化。”

  赵华林指出,国际形势同样不容乐观。中美贸易摩擦情况下,美国加息和缩表。资金回流美国。美国的股市也在下跌,但总体尚可。可以判断,美国正在顶端往下走,中国是在底端往上走。

  环境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行业转型升级时期,环保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赵华林认为,创新是核心。“前几年很多大企业有钱任性,自己没有做多少创新。现在企业踏踏实实搞创新的不多,希望企业一定要担负起这一社会职责,提高环保企业和产业的生产效率,向品牌化、高端化进军。”此外,企业还应积极采取信息化、智能化的改造,提高管理团队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供给水平,提供综合性的、整体的解决方案。同时,国家还要从金融上考虑支持环保产业,但也应有所限度。

  在产业结构层面上,赵华林认为,国企、民企融合发展,对于行业至关重要。当前,44%的央企涉足环保产业,120家央企,涉足生态环境产业的央企有53家,几乎覆盖了产业的所有细分领域,包括中节能、光大国际、三峡集团、葛洲坝、中车等等。央企涉足环境产业,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政治需求和国家需要,有责任守护绿水青山和生态文明。目的是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牵引作用,带动整个环境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提高效率,培育国际一流的企业。

  不可否认,央企具有不少民企不具备的优势。如良好的政企关系、跨区域的整合能力、较强的产业延展性、投融资优势等。同时,央企也存在“一窝蜂”的现象,在环境产业上有待形成合力。如同行业竞争恶化、非主营业务丛生、重复投资等现象,导致发展分散、协同效应不强。国务院国资委在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持续推动环境产业资产整合,更加注重重组质量效果,加快推进内部资源重组。

  对于国企与民企的竞合形态,赵华林认为,整合、融合、聚合是重要方向,二者应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他表示:“环保企业和其它行业的民营企业一样,都是自己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新形势下,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搞混合所有制,发挥民营企业的活力及央企的优势。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关注支持和帮助民企度过难关,让民企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促进产业上下游协同、细分市场划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第三方治理和环境服务业上的创新作用。”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2018(第十二届)固废战略论坛专题报道

手机端请扫描二维码查看~

blob.png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