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施耐德电气以绿色智能制造提速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

时间:2020-08-06 11:51

来源:施耐德电气

为期三天的“创赢·数字化未来” -- 施耐德电气2020年创新峰会正在云端展开。在8月5日的“绿色智能制造创新峰会”上,来自各个领域的重量级大咖、行业知名学者,以及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生态圈的合作伙伴等,分别就后疫情时代的工业数字化之路、新工业革命与未来制造的发展趋势、新技术应用,以及疫情下企业的数字化实践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与分享。

当下,全球性的突发事件警醒我们,要时刻准备应对挑战,尤其是在工业企业的运营上,企业领导者要思考如何持续提升业务韧性、效率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表示:“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施耐德电气有能力也有责任以绿色智能制造助力企业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绿色智能制造:集成“五种技术”、完善顶层设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速

为应对挑战,作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认为应该以“四维融合”来提升企业效率,即能源和自动化融合、从终端到云端垂直维度的整合、全生命周期数据的融合,以及从厂级管理到企业级集团级的管理。而帮助企业实现这四个维度的融合,需要综合运用OT运营技术、IT信息技术、DT数字技术、CT通信技术、ET能源技术,通过对这五种技术的有效融会贯通,施耐德电气将帮助工业客户实现生产和经营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绿色化。

施耐德电气“从咨询到落地”的绿色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通过顶层设计来推动各个子系统的规划和部署,进而实现从数字化到软硬件解决方案的有效落地。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发展部中国区负责人熊宜介绍了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的七步法:从梳理业务,到提升组织效率,到应用系统、数据、技术、生态体系,最后形成路线图。熊宜表示:“工业流程的复杂性与工艺的繁复性决定着工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不能简单复制、一蹴而就,需要先医后药、小步快跑、逐步实现。”

大咖集结 共话工业未来

“绿色智能制造创新峰会”,汇集了来自离散、混合到流程行业的工业专家学者们,包括来自PLCopen中国组织的彭瑜,优也信息科技郭朝晖、中国航空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宁振波、中国信通院曹蓟光、中国科技自动化联盟王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邱伏生等。与会大咖们分别从工业互联网与边缘计算,流程、混合与离散工业的数字化,供应链角度全面阐述中国工业的未来动向,探讨新技术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能源与自动化双转型加速发展的趋势,肯定了绿色智能制造在提高企业韧性,推进高效与可持续发展上的价值。

EcoStruxure +AVEVA:提供“资产+运营”两个生命周期的完整数字化孪生

截至目前,施耐德电气面向工业领域的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已历经几次迭代,并在横向范围内覆盖从离散、混合到流程工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在纵向上实现了互联互通的产品、边缘控制以及应用、分析与服务三个层级的打通。随着EcoStruxure架构与AVEVA软件的进一步融合,施耐德电气能够为企业提供覆盖资产和运营两个生命周期的完整数字化孪生,将贯穿企业的立项、设计、建设、运营与维护,以集成软件和开放的架构,全面发挥数字双胞胎的效用,帮助企业应对复杂环境、排忧解难,实现能源和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

与“朋友圈”共享:典型、多领域、可复制的最佳数字化实践

此次绿色智能制造创新峰会,还有来自宁德时代、瑞克西、三宁化工、中国宝武等从离散到流程行业的嘉宾分享具有典型意义的数字化经验,更有在“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中扮演着关键作用的中小企业展示最佳数字化实践。“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的代表企业,不工软件和黑湖科技也分享了其融合新技术与工业场景的创新数字化方案,为各领域的工业客户解决转型痛点提供思路。

“聚力共赢”,施耐德电气始终保持开放心态,欢迎各领域、各细分市场的伙伴加入绿色智能制造生态圈。施耐德电气自2019年发布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后,伙伴规模在不断扩大。相信也只有生态圈中的合作伙伴共同聚力,才能加速工业用户的数字化进程,助力中国工业全面实现绿色智能制造。

关于施耐德电气

在施耐德电气,我们相信,获取能源并利用数字技术是人们的基本权力,我们赋能所有人对能源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确保每一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尽享Life Is On。

我们提供能源与自动化数字解决方案,以实现高效和可持续。我们将世界领先的能源技术、自动化技术、软件及服务融合于整体解决方案之中,服务于家居、楼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工业市场。

我们致力于打造有意义、包容和赋能的企业价值观,并承诺让这个开放的,全球化的,创新的生态圈释放无限可能。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