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加快推进新能源综合利用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发布

时间:2022-04-02 09:04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

——坚强韧性能源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6%,电网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3%-5%。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达到14亿立方米左右,成品油储备达到国家要求。基本完成全市燃油供热锅炉、剩余农村村庄供暖散煤和燃煤锅炉清洁改造。构建形成反应快速、处置高效应急保障体系。

三、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首都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全面建成坚强韧性、绿色低碳智慧能源体系,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实现重大突破,城乡用能服务实现均等化。全市基本实现无煤化,能源消费总量进入达峰平台期,力争控制在9000万吨标准煤左右。

第三章 构建坚强韧性能源体系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区域协同、多元保障、应急储备,大幅提升能源资源供应和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坚强韧性能源体系。

一、建设坚强可靠电力系统

适应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要求,统筹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完善本地及周边区域电源设施布局,加快输电通道建设,优化本地电网结构,提高城市电网安全运行保障能力。

加强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建设。继续保持华能燃煤机组应急备用的能力,加强重要用户应急自备电源建设,力争实现应配尽配全面覆盖,深挖本地电源应急备用调峰潜力。加快环京调峰电源点建设,推动燃机深度调峰改造,推动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到2025年,本市形成千万千瓦级的应急备用和调峰能力,电力应急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

持续完善外受电通道。推动胜利(锡盟)-张北特高压通道建设,形成环北京特高压环网;积极推动大同-怀来-天津北-天津南等外受电通道建设,增强京津冀域外绿电进京输送能力;加快北京东-通州北、北京西-新航城500千伏等下送通道建设,提升北京电网“多方向、多来源、多元化”受电能力,到2025年,外受电通道达到18条37回路、输电能力增加到4300万千瓦。

优化城市电网结构。持续完善500千伏双环网结构,建设亦庄、CBD等5座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升外受电接纳能力。规划新建220千伏变电站29座、110千伏变电站141座,深化“分区运行、区内成环,区间联络”的运行方式,实现9分区供电格局。到2025年,全市110千伏及以上电网设施变电容量达到17760千伏安,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6%,建成高可靠智能化城市配电网。全市供电服务保障和电网电压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7.jpg

提高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发挥电力在能源互联网中的纽带作用,挖掘需求响应资源,聚集大型商务楼宇、电动汽车和储能设施等资源,建设虚拟电厂。建立市场响应的交易政策,完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积极引导用户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到2025年,电网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3%-5%。

全力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重点区域建设、城市更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构建“以居住地、办公地充电为主,社会公用为辅”的充电设施网络。到2025年,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70万个,平原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

8.jpg

二、提高燃气供应保障能力

持续拓展多源多向气源通道,大幅提升应急储备能力,优化市域输配管网布局,扩大城乡覆盖,增强用气保供能力。

完善多源多向气源供应体系。推动京津冀输气管网互联互通,联结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输气通道,到2025年,形成“三种气源、八大通道、10兆帕大环”的多源多向气源供应格局,城市天然气管网日输气能力达到3亿立方米,充分满足本市天然气全年总量和高峰用气需求。

9.jpg

大幅提升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协调京津冀上下游资源设施,推动完善天然气资源调配机制。投运唐山LNG应急调峰工程,建成投运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接收站及外输管线工程。到2025年,本市应急储备能力达到14亿立方米左右。

10.jpg

完善市内管网输配系统。持续完善“一个平台+三个环路+多条联络线”的城镇输配系统。有序实施城南、平谷、密云门站及军庄、葫芦垡等高压A调压站及配套管线工程,实现六环路高压A管网成环。提升核心区、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气源保障能力,加快门头沟区军庄镇、房山区青龙湖镇等有条件地区接通管道天然气,持续扩大管道燃气城乡覆盖范围。

促进液化石油气安全减量发展。建成云岗市级液化石油气储备基地,统筹承接南郊、西郊灌瓶厂产能,完成南郊灌瓶厂搬迁。建成平谷、密云、延庆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完善农村地区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服务网络。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能通快通、应通尽通”的原则,通过改电或接入市政管道燃气等方式,分类有序推进非居民瓶装液化石油气替代。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城市更新,实现有条件居民用户接通管道天然气。

三、完善清洁低碳城乡供热体系

1234567...11

编辑:赵利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