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一个环保人的独白:阅读的目的-有效工作、编织之网

时间:2022-05-05 09:50

来源:一个环保人的读白

作者:郭永伟

  对职场人而言,有效工作、有效决策非常重要,阅读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聚焦工作,那么应该如何阅读,才能提升工作效率?来看看此文吧,或将有所启发。

  阅读的目的

  自问:阅读必须要有目的吗?

  自答:当然不是,无用之书更有用。但我的日常阅读大部分都有目的;想解释某个现象、想学习某个理论、想思考某个大问题、或纯粹享受文字的美感......本文思考的即是为达工作目的而做的那部分阅读。

  自问:其他途径不能达到这些目的吗?

  自答:当然也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路径。我也不只有看书一种,所以标题中“阅读”是个广义,就如我这个人公众号简介一样,它包括:读书、读人、读故事。

  这篇笔记底稿写于两年前,当时读到一篇文章颇有感悟:薛涛:学习管理(学)容易忽略的三个常识(点击查看)

  作者强调了工作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几个关键词:概率、判断力、实践。

  文章直戳痛点,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困惑于此:看了那么一些书,判断力和实践应用却一直都很笨拙。

  今时今日虽已有进步,却依然差了不少火候;又有新的所想所悟,便拿出来梳理、修改、扩展一番。

  有效决策、有效工作

  “概率、判断力、实践”的合力导向了每一个职场人都应明确的目标:有效工作。

  有效工作能够降低出错概率;有效工作依赖大量实践经验;有效工作基于敏锐的判断力。

  超越“最终目的”的所谓“高效”并不常见;且早已有管理学研究阐明,很多时候“高效”比“低效”更容易滑向“无效”,《创新者的窘境》现象就是一例。

  当下环保职场人所面对的困扰,更多其实是不够“有效”;偏颇的认知却导向了对“高效”的盲目追求,比如——

  只看团队高效、不管个人无效

  追求短期高效、导致长期无效

  重视战术高效、忽视战略无效

  “有效”应是最佳工作状态,既是评价一个人能力强弱的标准,也是好管理和差管理的根本区别(无论大、小企业)。

  有效工作是,一切在合法时间内保质足量交付;有效工作是,一切符合最初要求,不多不少不好不坏刚刚好;有效工作是,一切服务于最终目的。

  三者都基于有效决策。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写有效决策的要素:

  明确问题的性质;

  明确解决问题的边界条件、原则;

  找到正确的决策(解决方案);

  将决策转化为行动;

  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

  5个步骤都强烈依赖于对事件的深刻认知,进而依赖于理论知识和经验记忆的充分结合。

  阅读是达成这一“结合”最普遍有效的途径。

  我称之为编织,编织一张认知之网。

  这张网由我们一生所收集的各类信息“自然融合+有意编织”而成,它们中的大多数在大多时间里都很不显眼,看似毫无用处、好像随时会被忘掉。

  但就像我们吃过的肉、喝过的牛奶一样,信息经过择选后会转化为知识,进而转化为网的基本组织;日积月累的经验又对其不断修正,慢慢发现,有效信息的吸收越来越快、有效知识的应用越来越有质量。

  薛涛文中“判断力”自此而来。

  德鲁克“明确问题的性质、明确边界条件和原则”自此而来。

  有效决策自此而来。

  我把这认知之网类比为现实世界的蜘蛛网,尝试理解其将繁杂的信息吸附黏住、而后编码归档的过程,比如:

  管理学

  营销学

  传播学

  心理学

  符号和修辞

  码好后,这些知识点便安静的躺在了一间“图书馆”里。

  大多数时间里你意识不到它们的大量存在,可一旦需要,大脑总能迅速提取、解码,并运算出一套决策框架;因为更适合自己,所以它不比“德鲁克”的理论差,但需要绝对时间的实践和悉心编织。

  我个人读书,从不愿背诵原文或为哪一个观点而痴迷,却十分在意这“编织”的过程,看它如何运转,看它如何助我下判断、帮我有效工作。

  编织(一),网的形状

  对蜘蛛来说,结网时它首先要确定周围的环境:有哪几棵树、哪几根草、又有怎样的墙角;它还要预判,有多少虫子会路过落网、有没有熊孩子会破坏计划。

  对我们而言,“形状”理解为“领域边界”;薛涛文中的关键词“实践”应限定在边界之内。

  但凡有目的的阅读,就必然有自己的领域;在可控范围内尽可能扩大边界,有助于对领域内核更好的理解。

  举例说明。

  我们常说商场如战场,也经常引借“战略、战术、敌人、计策”等战争词汇做商业表述。

  于是当我想学习些商业时,便最好读一读战争领域的经典。

  恰当此时,欧洲战场提供了非常好的现实对照,而想要读懂俄乌战争,我必须扩展边界。

  这张网要包括:军事《孙子兵法》《战争论》、人类发展《枪炮、病菌和钢铁》、故事思维《今日简史》、欧洲史《年代四部曲》、乌克兰历史地理《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经济《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经济危机》、地缘政治《地缘看世界》、美元霸权《货币战争》、能源《能源重塑世界》、普京《强权与铁腕》。

  在今日之前,有意无意中我便织好了这张网,于是比较顺利地达成目的——对战略的理解有小小提升。

  但这张网有其形状,网内的工作比网外更忙碌,所以“边界”一定不能无限扩散。比如俄乌案例中,以“战略”为中心的网无关于“艺术和文学”,我便不会去听听柴可夫斯基或专门读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尽管二人确实当了某一次主角。

  编织(二),网的密度

  对于蜘蛛来说,一天的忙活能否有回报、以及未来几天是否会饿肚子,取决于这张网的细节。它不能太密、否则什么飘灰粉尘都往上粘;更不能太疏、否则任何飞蛾爬虫都拦不住。

  网的边界受限,但密度自由可控,编的越细致、逮到的有效信息越多、吃的越丰盛。

  对于我们来讲,“密度”代表系统性的耕耘;薛涛文中的关键词“判断力”多来自于系统性积累。

  这种累积,以往多在于“有效工作、有效思考”的理想状态。

  但处在疫情下的碎片化时代,上班、下班时间都被切的一地鸡毛,使得我们私以为的“工作和思考”,往往缺乏累积、更少有系统性可言。

12

编辑:王媛媛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