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5 09:50
来源:一个环保人的读白
作者:郭永伟
如“5分钟商学院”一类文章,已成为当下职场人最主要的阅读方式;它们简单、便捷、却没有时间帮你编织,一切都靠读者自己,如果先天缺乏系统的网,所谓“高效”阅读根本无效——因为读不懂。
比如来自刘润公众号的一篇《不要和不懂业务的人去讨论管理》(点击查看)曾火爆朋友圈,我观察到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群,非常有趣:第一类注重标题,好像在表达一种“自己很懂别人不懂”的情绪;第二类关注内容,好好读文章、默默吸收消化。
大部分人都是第一种,将它狼吞虎咽吃成了爽文快餐,语言轻蔑、疯狂转发,如果说真的对工作有什么影响,我想大概他会从此拒绝和下属或求知者谈管理;或许他们就是真的读不懂,其网面密集于技术、销售或其他,此一处编织的属实生疏了些。
后一种应也不在少数,但能看到的只有一二人,他们把作者传达的知识和经验痛快的收藏为自有;这阅读一定会对其工作产生影响——更加积极认真的与领导和圈内好友交流沟通,因为“承上启下”、“翻译能力”、“什么才叫懂业务”才是刘润文章的主题,根本不是情绪。
刘润们太知道媒体是怎么一回事了,他把标题写给情绪激愤的职场人散播,又把内容写给真正能读懂的人共鸣,两全其美、真是厉害!
编织(三),网的韧性
研究表明,有些蛛丝的强度比同等重量的钢丝还要大,弹性也非常好,是人类所知最牢固的材料之一;对于蜘蛛来说,这关系到战场的生死存亡。
对于我们而言,认知之网的韧性、以及薛涛文中的关键词“概率”都不是先天而来固始不变的;它是工作学习中修炼的主题,核心在于几个锚点的选定、并不断强化其间的联系。
这要求锚点合围区域内的阅读要通透,最好是全集、精读。
比如我以前读的历史书,都是通史或大历史观之类的极简史,畅快淋漓之余却无根所依,不能举一反三、便很快会忘掉;我无法将晚清政府与共产党宣言联想到一起,甚至无法将自己代入到身处其中的激荡四十年中。
后来偶然读到侯仁之先生的《北平历史地理》,顿觉找到了一个可靠锚定,所有历史故事都以北京城的发展变迁为依后,在华北大平原穿行便有了生于历史中的感觉,1789-1945那段欧洲史,和自己仿佛也开始有了实在关系。
再如我读E20薛涛先生的书和文章,多感慨于其对行业的观察真是既立体又深刻:立体体现在格局之高、视野之大、洞见之精;而深刻如“中国三大关系”等模型和原创工具,必然应归功于其PPP、环保、管理三个锚点合围区域内的硬核故事了。
又如我曾听过一堂清华大学王凯军老师的课,当时其实很失望,因为他竟然讲了“商业创新”而不是“科学技术”;可后来结合这篇文章时却颠覆了想法、暗自道歉(JIEI | 王凯军:从好氧颗粒污泥发展看科研的基因和终极目标是什么?(上)JIEI | 王凯军:从好氧颗粒污泥发展看科研的基因和终极目标是什么?(下))
以“编织”思维思考,老师的意思大概是,中国环保科研工作者的认知之网必须要有“商业应用”的锚点,同样,商业界也极其缺乏“理论基础”的突破。
荷兰、Lettinga教授、Mark教授、帕克公司及颗粒污泥“丰盛-饥饿”理论的故事值得全行业学习。
结语
形状、密度、韧性——有了这张网,才足以应对虚实交杂的信息,做好理论知识和经验记忆的结合,进而有效决策、有效工作。
编织需要时间,天赋强者与生俱来,天赋弱则慢慢总会有,强求不来、着急不得,我等能控制了的,唯有下足日日不辍之功而已。
而“编织”本身也需要编织。
我常鼓励自己以及25到35岁上下的好友,凡事切莫着急钻进去,要关注战略高度上批判思维的养成,那是“编织之网”的锚点,也是阅读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完)。
TIPS
我总结西方商业书籍的坑,大概有两类不必读:1是成功人士的各类传记,确有好的、但大多纯属自嗨;2是以大量不合时宜不接地气的案例反复证明某一个论点的畅销书,很多都只是爽文、甚至翻译还很差。
相对应也有两类必读:1是创造知识理论框架的大师学者,比如彼得德鲁克、迈克尔波特、菲利普科特勒等;2是能够结合本土现实案例,对东西方理论做结合、精练和升华的观察者,比如吴晓波大败局、华与华方法、薛涛环保PPP等
本文作者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