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王凯军:水务企业如何构建二次增长曲线

时间: 2025-04-24 10:28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王凯军

王凯军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膜市场的分析,过去十余年间国内外三大重要膜公司反复重组,导致所有巨型企业收购膜公司后均未有大量投入到基础的研发,普遍面临创新方面的停滞状态。在此过程中,会存在前面提到的大公司的双重窘境。存在关注短期回报挤压研发预算,仅愿意投入局部改善致人才流失,创新型研发预算难获批的情况。国内的情况也是类似,所以,国内膜通量一般停留在15-20LMH之间,国际停留在25-30LMH之间,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被国内要求拉低水平。

在此背景下,Supratec(世浦泰)在动荡时局中抓住机会,在高性能超滤MBR膜研发领域持续投资,在全球产业布局中集聚人才,整合原ZENON和KOCH核心研发团队及原GE匈牙利的核心研发人才,利用跨国优势,在材料和技术上脱颖而出,第一次在水处理膜材料领域实现全球NO.1技术水准,以32~35LMH平均通量的性能大幅领先于欧美。

世浦泰膜产品的发展已经到了优质优价的阶段。这样一来,就为膜技术的极限应用与原位倍增创造了机会。

王凯军介绍了一个世浦泰的案例,现在可以通过原位扩能实现了污水厂的倍增运营,通过膜技术的极限应用,MBR膜通量从10-15L/m³·h提高到30L/m³·h,实现污水厂倍增运营;通过改造传统工艺,将二沉池改造成膜池及设备间。改造后,该厂处理规模从4万吨/天扩容至8万吨/天,出水标准从一级A提标至准地表四类水标准。

王凯军提醒道,行业从业者可留意膜的“极限通量”概念,当前国际上膜的极限通量达到了60 L/m³·h,这种程度为溢流污染的解决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能性。但这种路线还未被广泛接受,需要尝试和验证。

37_12_1745458150.png?wx_fmt=png&from=appmsg

在前两年E20会议上王凯军介绍了曝气池、二沉池的原位扩能技术。深度处理也是实现污水厂原位扩能、倍增运营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在成为整个系统原位扩能的瓶颈。针对此,今年他介绍行业内一家名为绿恒科技的环保企业通过其速净(RAP)装置可实现深度处理产品化倍增运行的案例。据悉,绿恒科技的速净(RAP)装置可将沉淀负荷提高到超过20m/h,产水能力可提高50-100%,可应付雨季大流量工况。王凯军还表示,如果将其混凝部分去掉,将加速混凝段、高密混凝段、污泥捕捉段以及污泥回收段结合起来,就可以优化现有的深度处理。因此,从全流程来看,存在原位扩能或倍增的可能性,对于提供技术和设备的企业而言都是一个机会。

37_13_1745458150.png?wx_fmt=png&from=appmsg

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客座教授薛涛在王凯军发言结束后提到,他与王凯军老师有许多共同爱好,如“羊蝎子”理论,他曾在第十七届固废战略论坛上也谈到过这个理论,再如都对德鲁克、马斯克、王阳明与张瑞敏等人的理论与观点感兴趣。张瑞敏去年也在北大的一次采访中谈了他对《道德经》的理解,张瑞敏提出的“人单合一”商业模式也是从老子的理论中得到的启发,老子提到“大即是小,小即是少。”

薛涛表示,其实大型公司、中型公司面对行业转折期都有一定的困难。大公司是面对活得好不好,如何活得更好的问题,小公司则往往直面生死存亡问题,抓住波段找到方向的小公司能活下来,而很多小企业在未来则可能会死亡,这是客观现状。但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努力在行业发展的转折时刻抓住机会。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王凯军热文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