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傅涛:做强供水人,寻找供水行业新质动能

时间: 2024-10-22 10:08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傅涛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浪潮,诞生出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来到人工智能主导的新兴互联网时代,中国有望再一次复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辉煌。

  “信息化的主体思路是不信任人,而人工智能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人工智能模仿人的智力、人性,像人一样具有‘六感’,所以人工智能是人的帮手,实现了人本身的升级,是真正的新质生产力”,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长傅涛在2024(第九届)供水高峰论坛上提出,AI原生应用为供水人提供了一次与各行各业平等竞争的机会,供水人可以用自己的AI原生应用来主导完成贯通与升级。

1729220761459.png

  傅涛

  水业改革主体向供水回归,进入到高质量升级

  E20环境平台有24年发展历史,22年的论坛历史,12年供水联盟历史。如今供水高峰论坛走过了第九届,在九个省会级以上城市与行业进行专业交流,成为供水行业的一次盛会,多年的坚守源自于平台对供水行业的理解。

  傅涛表示,当前发生在供水行业的改革,可以看作为水业的一次轮回。

  2006年开始,由城市建设部门主导的六个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改革,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城市供水,之后随着改革的深入,主体逐渐向污水、垃圾焚烧领域转移。

  2016年PPP模式开始转型,环境领域民营重资产公司受到了第一次挫折,一些企业破产清算、重组,个别企业更换了实控人。随着近些年政府支付压力的加大,国有市场化集团也面临应收账款的困境,未来还会进一步加剧。很多重资产公司先后跌倒,而B方阵企业中的地方水务企业,成为了水务产业中坚也是最后力量。

  公用事业领域改革很多都始于供水。1998年《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明确了我国水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标志着我国城市水业市场化改革大幕的拉开。

  供水改革的转折期在2007年。2007年威立雅高溢价收购兰州供水集团45%股权,引发市场热议。彼时傅涛发表了署名文章《水业资产溢价背后的“十式腾挪”》,揭示了供水领域一些不合理市场操作,高溢价收购的各方利弊和长期影响,在业内引起很大反响。之后环境产业的改革方向逐渐向污水、垃圾转移。

  如今城市水业的改革主体再次向供水回归。傅涛表示,要正确认知这次回归的本质,在于把握供水行业本身特质。

  由于供水行业具备天然的地域属性,更加贴近用户的优势,实现有稳定的现金流跨越周期。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低谷期,三大金融部门发布金融政策提振中国股市也说明这种低迷,然而越是在经济困难时期,供水行业独到的优势更为凸显。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供水行业也存在过于分散等原因造成的发展动力不足。

  轮回后的水务产业不是回归到传统,而是进入到高质量的发展周期。2021年我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之后要实现全面现代化。全面现代化社会的需求和矛盾焦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有的行业都在对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重构。即使是最传统的供水行业,新的质量标尺应该在强制性国标之上不应仅仅是水质、水量、水压这些基础服务标准。

  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及基础公共服务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说明政府对于公共服务领域投资拉动的动力变小,基础服务高收益时代正在过去,与后小康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形成了明显的分水岭。

  在这样的背景下,供水服务首先要守住大众,同时要突破小众。供水行业高质量服务产品的场景有很多,特种工业、生活的服务需求,供水企业要勇敢的走出大一统,发展个性服务。正如目前火爆的折屏手机,在人们普遍认为消费降级的时候,一台2万多元的华为三折叠手机在开售前官网渠道预定超过600万台,单机产品达到千亿级产值,就是因为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基本通信以上的高品质需求。

  高质量的个性服务需要体制机制的支持,支持供水行业在保本微利的经营状态下守住主业。如今全世界范围的政治意识形态都在发生变化,中国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导致了公共服务的公益化趋势,公共服务越来越便宜,各国都是如此。供水企业要提供最基础的红线服务去保本,同时自身又要寻求高质量发展,需要寻求一种突破,这种突破需要体制机制的支撑。

  首先要认真理顺水价。水价是供水行业保障刚性支出和基本责任的基础。现在百姓的支付能力到了很高的水平,水价的支付在百姓支付比例中占得越来越小,但由于各种社会原因,水价成为了不能讨论的敏感词。每年的供水高峰论坛上的闭门夜话环节都会将水价问题单独讨论,供水联盟的成立初衷就是要推动行业的优质优价。同时供水联盟调研发现,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不少供水企业在重压之下,背上了非盈利的包袱。供水企业同时要理清自身的资产和投资,区分好公共服务中,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关系。

  在守住基础服务这一主线的同时,供水企业要派出一支先遣部队努力突破现有的市场机制。一方面敢于突破公共服务做高质量的服务产品,同时在价格体制上理清基础服务、增值服务的投资回报关系。

  智能化通向“骇客帝国”还是“黑神话”?

  互联网上流行一句话“用软件定义硬件”。在供水基础服务中,水压、水质、设施都是一样的,如何让软件去实现服务的差异化,让用户感知到供水服务的温暖和价值,需要新质生产力的突破,需要人工智能的赋能。

  供水行业对于自动化并不陌生,80年代就开始了自动化改造,到了90年代,我国绝大部分自来水厂基本实现了自动控制,当时傅涛作为建设部(现“住建部”)代表参与了多个自来水厂的SCADA系统验收。之后是信息化的兴起,各厂信息汇总至总部,建立了驾驶舱和调度中心,水厂实现了集中管理,人员减少。

  到了数字化阶段,将人的行为、设备操作等数据直接生成并传至中控室等管理系统,形成数字资产。目前供水行业花费大量经费进行信息化集成,省级水司普遍在亿级以上,打下数字基础后,建立机理、数理模型,对人的服务进行代替或者指导。

  从环境产业智能进阶的历程可以明显看到,这个发展过程始终在减少工人。信息化在减少中层管理人员,智能化在减少高级管理人员,“把人省下来”成为核心,这条路径未来通向何方?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傅涛

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执行会长,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

曾经负责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多项水业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两山经济》 、《城市水业改革的十二个问题》、《城市水业改革案例与实践》、《市场化进程中的城市水业》等专著。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