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24 11:18
来源:中国水网
推动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全面落实能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开展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计划。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推进闲置低效和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工作。加强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出率。
强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立足于实现改善环境和农民增收双赢,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步伐,积极引进秸秆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和成熟项目,打造以秸秆为原料的现代环保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示范园区。
(六)继续深化关键性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全面推行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扩大“证照合一”覆盖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试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形成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各种证明和手续,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和企业。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实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大财政支出优化整合力度,改变财政支出项目只增不减格局,下放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审批权,逐步将竞争性领域专项资金转化为股权投资基金。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实现年度存量到期政府债务置换全覆盖。推进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落实营改增试点政策。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积极发展民营银行,推进省农村信用联社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控制与补偿机制。增加公司信用类债券品种和规模,壮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安徽板块”。促进保险资金支小支农、服务创新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要突破口,推动省属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组建省属企业改革发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员工持股、职业经理人制度、规范董事会、中长期激励等试点。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优化国有资本监管方式。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放宽放活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进民间资本。大力促进民间投资企稳回升,在生态环保、市政、交通、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再推出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保护企业家精神,稳定企业家信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保护,让企业家专注创业、安心创业、愉快创业。
(七)全面扩大双向开放,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促进对外贸易回稳向好。实行更加积极的外贸促进政策,扩大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商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加强核心关键技术引进吸收。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推动加工贸易向海关特殊监管区集聚。推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品牌设计、营销和推广中心,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公共海外仓和产品展示中心。支持条件成熟的外贸大县(市)设立通关监管中心。
加强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鼓励各地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外资企业在国内上市和发债融资。办好第十届中博会,创新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模式,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展会平台。积极引进中高端产业和知名跨国公司,加强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合作,推进中德、中新苏滁等合作产业园建设。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完善“走出去”政策和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
积极争创自由贸易试验区。依托皖江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以综合保税区为主体,以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为目标,积极推进自贸区创建。加快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建设,拓展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筹建六安海关。复制一批自贸区改革试点新经验,推进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等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
(八)着力强化机制保障,高标准推进脱贫攻坚年度任务
完成脱贫90万人以上、贫困村出列1000个以上,力争2个县脱贫摘帽。
构建精准扶贫保障机制。完善“四个清单”,坚持因村因户施策,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新增特色种养业贫困村260个,新建光伏电站村级1000个、户用5万户,推进333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增强贫困村内生动力,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生产经营模式。实施3万以上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贫困家庭“雨露计划”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全覆盖。落实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严格执行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综合医保政策。
构建监测评估保障机制。坚持“六看六确保”,健全督查巡查和暗访制度。严格落实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办法,对年度拟出列的贫困村、脱贫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实行监测评估全覆盖。
构建防范返贫保障机制。建立运行返贫预警机制,加强返贫信息管理,通过调查、评议、审核、认定等途径确认返贫户,并及时衔接帮扶机制。对已脱贫的县、村、户,一定时期内继续保留原有扶贫政策,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保险产品,打牢稳定脱贫基础。
构建责任落实保障机制。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健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和问责机制,形成责任链闭环运行。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深入开展扶贫日活动和扶贫志愿者行动,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九)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大力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继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力争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普通高中课程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支持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加快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实施一流学科专业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编辑:程彩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